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


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


孤坐万峰颠,嗒然遗下块。

尘网苦羁縻,富贵真露草。
不如骑白鹿,东游入蓬岛。


朝登太山望,洪涛隔缥缈。

穷厓不可极,飞步凌烟虹。


危泉泻石道,空影垂云松。


千峰互攒簇,掩映青芙蓉。

天门何崔嵬,下见青云浮。


泱漭绝人世,迥豁高天秋。


暝色从地起,夜宿天上楼。

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


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


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尧卿掉头狂且忙,结束东游如子长。


拟将足迹试天下,三月已自储糇粮。


出门长啸振林木,蒯缑短剑秋风凉。

胸罗寒月有梯云,四海才名凿齿闻。


已自讲坛推岳岳,仍从禅地访云云。


胸前齐鲁森相逼,观表秦吴杳不分。

天门开阖处,变怪是浮云。


日出长三丈,玄黄尚未分。


天鸡惊梦寐,海市动氤氲。

玉表为山主,元非没字碑。


空留封禅迹,亦是帝王师。


虎视终何益,龙兴自有时。

日观乘夜上,一啸破鸿荒。


元气初生子,天心正用阳。


云霞飞玉女,风雨走秦皇。

四野霜晴海气收,高城啸侣共登楼。


旌旗杂遝连三郡,锁钥矜严重一州。


西望云山成间阻,南飞乌鹊尚淹留。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面面芙蓉立紫烟,石门丹壑迥相连。


遥峰雾拥星河出,绝顶天回日月悬。


玉碣尚传司马后,苍松谁问祖龙年。

独夜行吟到斗牛,阑干遥倚碧天愁。


千峰日抱秦台上,万岭云争汉碣流。


绛节光生群帝语,玉扉寒启众灵游。

缥缈飞云十八盘,高临回首尽长安。


青天万仞楼台立,白日千重杖履寒。


若木烟光浮帝阙,扶桑霞影落仙坛。

百转丹梯上翠屏,天门遥望海冥冥。


幽燕北护诸陵紫,齐鲁东回万壑青。


松色自摇秦帝辇,芝封犹驻武皇灵。

登攀绝顶处,封禅断碑文。
古洞寻丹液,秋衣拂紫氛。
下飞关塞雁,东接海天云。
夙忆名山北岸冠,天风海日振穹峦。
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栈云飞十八盘。
九节自携青竹杖,三花谁扫碧霞坛。
峻岳高攒海甸标,霞光千里荡扶摇。
为寻古帝登封迹,来赴真仙汗漫招。
缥缈孤阴生大野,虚无灵气变丛霄。
巍巍东岳绝尘喧,直上南天第一门。
秋草渐衰寻古迹,暮烟将散见中原。
到襟清气山仍淡,入望长河水自浑。
玉册金函识古初,丹霄黄道永峨峨。
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仑接大河。
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
青鞋踏破翠重重,晓上天门第一峰。
静听泉声鸣涧底,遥看云气出封中。
崖存唐代原刊颂,山有秦时旧种松。
庐阜有高峰,四溃皆奇特。
灵境变幻间,一峰藏千亿。
探奇心未餍,复到泰山侧。
水行越沧海,陆行逾崤、函。
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
日月分两丸,天地非完璞。
夜半古岱宗,浑沌独未凿。
云翻雾卷不可解,滚滚腾腾白如海。
泰山东望走群龙,直上天门第一峰。
泉壑晴霞开罨画,长空飞雨洗芙蓉。
残碑莫辩秦时字,断简曾埋汉武封。
何地能销郁郁情,且登岱岳望蓬瀛。
无人到处方孤立,有路通时更上行。
四面愁阴千里合,一声恸哭万山惊。
岱宗秋日气高寒,绝顶西风自整冠。
岩畔进香何处客,山巅封禅几时坛。
眼空寰海三千界,路入青冥十八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