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


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


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

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

谢傅知怜景气新,许寻高寺望江春。

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

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


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


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晓风猎猎笛横秋,泽国名山九日游。


万里烟云归老眼,千年形势接中州。


丘原到处堪怀古,萸菊随时岂解愁。

筹岩青翠里,琳馆是仙家。


径转龙峰逼,林深鸟道斜。


白云随杖舄,金磬出烟霞。

青窗朱户半天开,极目凝神望几回。


晋国颓墉生草树,皇家瑞气在楼台。


千条水入黄河去,万点山从紫塞来。

夙昔负山居,未知居山乐。


归来浣尘襟,追寻旧潭壑。


登顿觉径仄,跻攀惭足弱。

已脱青衫付酒家,请君含笑岸乌纱。


百年行见星星发,一醉须还岁岁花。


令甲许人休吏卒,峰峦邀客上烟霞。

苍峰倚重霄,万古色不改。


神龙去已远,踪迹隐然在。


石面常出泉,土脉本通海。

春晴一以眺,亭子足清欢。


风日当佳丽,山河此郁盘。


城分吴苑色,花送晋宫寒。

烟中隐隐见层台,僧卧高龛户始开。


曙早残星连汉没,春时飞翠过河来。


伊流天际舟初渡,洛下花时雁已回。

佛阁淩空百尺浮,六鳌曾此负神丘。


金身天竺来何日,石塔波罗到几秋。


恒岳烟消通大漠,滹沱风急涌寒流。

九日龙华车似水,客中聊复作清游。
一江入海浑成瘴,百里无山只见秋。
强欲登临过此日,未须流涕对高丘。
出郭陪幽赏,临高望故山。
桑麻驯雉地,烟水钓鱼湾。
舄欲淩风起,车留载月还。
未尽登高兴,深樽正可亲。
篱花初满径,秋月更重轮。
野俗看仍朴,康谣听转新。
宦情一似秋容薄,归兴浑如酒味浓。
台上望乡何处是,夕阳影里暮山重。
下车日日欲登台,直到重阳始一来。
好对江山拚酩酊,此怀能得几时开。
当年宋武筑凌歊,人去台空气尚豪。
欲吊兴亡无处问,且凭茱菊荐芳醪。
登高自古说龙山,拟访遗踪去路难。
赖有凌歊台尚在,不妨怀古凭栏干。
龙光高阁峭摩天,日暮登临思渺然。
万树朔风排雁阵,几村夕照返渔船。
城头画角催人急,檐外铃声答语圆。
飞楼百尺倚青冥,与客凭阑雪已晴。
山绕华阳银作树,云开铁瓮玉为城。
寒禽向日浑无语,暗谷流泉觉有声。
缥缈丹梯倚翠岑,龙门俯瞰建江深。
崖边岩石窥人立,天际空花度鸟音。
身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相寻。
宝塔深居上帝尊,建江王气俯中原。
紫气缭绕千峰合,翠石崚嶒万壑奔。
侧听金鸡催日御,平看彩笔插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