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百舌来何处,重重祗报春。


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春鸟虽儳言,春尽能齰舌。


秋蚓与寒螀,亦各知时节。


微物顾能此,人乃独不然。

雨后郊原已遍犁,阴阴帘幕燕分泥。


闲眠不作华胥计,说与春乌自在啼。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

天窗明未明,飒飒过微雨。
已闻高树头,百舌间关语。


幽人枕上听不听,变尽春声始飞去。

响舌能令百鸟羞,听时丹杏发山邮。


春云不定雨来急,湿翅苍茫高树头。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


却念殊方月,能鸣已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巧语如簧不待频,东皇已为转洪钧。


五更风雨知巢冷,几处宫商隔坞春。


时说一篇新陆贾,横连六国旧苏秦。

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


南园花木正繁盛,小小大大皆来鸣。


藏枝映叶复谁使,不肯停住常嘤嘤。

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


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

飞上三足乌,唤起百舌鸟。


鼓弄林杪春,澜翻屋头晓。


气吞黄栗留,势挟秦吉了。

花间报晓晴,巧弄百般声。


未可嫌饶舌,犹胜雁不鸣。

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


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


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

臈月二日冻雨晴,百舌飞来庭树鸣。
鸣声不已自唱和,一出飞时人尽惊。
我怜此鸟在林谷,羽族之中能晦明。
此去风光日尚微,已闻百舌弄春晖。
江南二月多冰雪,塌翼垂头何处飞。
圆吭百舌语千般,岂是春来不耐闲。
为见幽人无与语,故来相对作闲关。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问渠得似山间日,犹自筠笼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休恃黄金喙,间关巧弄声。
幽篁巳垂实,老凤欲来鸣。
小小红丝叠绛霞,钗头玉燕共年华。
果然买得青春在,尽把名园种此花。
木笔花含晓露浓,似将才思拟春风。
若还开在江淹宅,夜夜题诗入梦中。
缡褷羽翼作群飞,残害溪鱼欲自肥。
满嗉腥涎吞不下,为人长忍一生饥。
巧作春禽百样声,似矜觜舌有馀轻。
新叶新花淑气融,芳郊芳陌几多丛。
岂无鸣律嘘寒谷,自有微辞悦后宫。
春思尽传朱户外,曙烟初满绿杨中。
景阳钟动曙光开,丹凤城中春色来。
遂有登墙能急唤,多因出谷重相催。
临风几处生芳草,度曲纷然倚落梅。
百鸟谁能辨姓名,翩翩鸾凤喜和鸣。
如何盖日频相语,似为前身怨未平。
词客共怜鹦鹉赋,行人休问鹧鸪声。
流莺一去无消息,燕怯春寒归未得。
绿窗清昼静无人,似把衷情诉知识。
上苑东风二月春,淡黄杨柳初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