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雨收霁色满川原,独曳枯藤出里门。


陌上微风摇稗穟,沟中残水出篱根。


系牲庙柱悲刀几,酾酒村场满盎盆。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


汉垒麇鼯斗,蛮溪雾雨愁。


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丰年已卜稻如京,雪尽春从草际青。


竹里红旗行点点,松间白塔见亭亭。


暖回宿麦开寒色,风约疏梅度晚馨。

缓驱千骑出朝京,唤得春回眼界青。


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


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

路傍古庙壁半斜,雨滴香案堆坭沙。


槎牙死树当道卧,树上纸钱犹未化。


春秋祭祀知几时,乌鸦得食号相随。

小孤有神祠,亭亭大江中。


行人俱赛祭,那得往来风。

夹江铜鼓响天风,春半家家祀祝融。


神次最尊南海帝,隋时初筑虎门宫。


波罗花落蛮娘拾,狮子洋开估舶通。

扶胥江口水微茫,箫鼓人祠百谷王。


万派洪涛朝涨海,千秋绛节奠扶桑。


参天花倒龙宫影,浴日亭浮蜃气光。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南海祠前十馀树,祝融旌节花中驻。

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


此日征南将,安然渡万艘。

君不见南溟之水如汤盘,浴日浴月涵星垣。
闭塞地户开天门,西台庙古神赫烜。


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

方舆会有极,元气混无涯。


四大水轮住,千江海印持。


昆仑接云汉,溟渤潴天池。

范铜作鼓叶律吕,牯牛下拜鼍起舞。


问渠拜舞何所为,自幸有皮无足取。


范成悬在海王祠,一雄一雌相耳语。

江东英杰旧孙郎,遗烈于今尚未忘。


犹有神祠枕流水,一间茅屋似昭王。

江上人知我姓名,枝头手自摘香橙。


一盘来致殷勤意,侬有儿为太学生。

瓮间吏部姓名池,僧舍人家傍水涯。


黍熟稻香俱可饭,橙黄橘绿最宜诗。

祝融神庙千秋祀,圣代封题百粤名。

乔木逾深沧海色,巨涛难荡古今情。

厓门日月沉珠浦,南越风云俨穗城。

映庙波光色陆离,列朝典祀有崇碑。


乘槎人到潮偏满,行雨龙归气更奇。


青琐望高游屐远,紫芝秋老带云垂。

功齐玄默拥高幡,海色沧茫敞祀门。


金殿气藏千族雨,玉舆神数百灵尊。


怀柔代见存芳碣,崇秩今传出禁垣。

战月吟魂夜独醒,十年不到此孤亭。


倒浮下界山沈海,直寄高空意入冥。


乍出洞天箫管寂,忽当洪渤露华泠。

月明万顷软琉璃,况复中秋色更宜。


光怪尽随星汉上,襟期只有水云知。


羞看岁去逢佳节,每叹心违过此时。

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


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


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

共有阳关意,归人望已穷。
避喧因别酒,听法借禅宫。
聚散元无定,壶觞但不空。
祝融煮海不得乾,烛龙腾波金蜡寒。
红旗卷日鏖水战,向天欲插珊瑚竿。
七年如转首,复过此山头。
阅世兴衰异,伤时涕泪流。
嗟无补天手,岂有去乡愁。
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环。
外国连天疑信里,前山点地有无间。
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还。
祠宇眈眈海岸头,况逢冷夜更清秋。
风前尘外笛三弄,饭后月中茶一瓯。
借我孤舟随水住,乘时一棹与天浮。
城中箫鼓闹鳌山,灯火千村别一般。
今夕崔嵬行乐处,向时模仿仰头看。
一点芳心肯破悭,恨无红锦护朝寒。
花如解语应须道,多谢诗人着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