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道士矶边浪蹴天,郎官湖上月侵船。


暮年自度无因到,且与沙鸥作后缘。

漱罢寒泉弄月明,浩然风露欲三更。


曲阑干畔踟躇久,静听空廊络纬声。

寂寂空廊络纬鸣,消摇岸帻近南荣。


闲眠簟作波纹冷,新浴衣如蝉翼轻。


微雨已收云尽散,众星俱隐月徐行。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夏暑减未曾,秋暑增愈剧。


老翁避无处,茅斋聊憩息。


银盆满注水,银水同一色。

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


刺头蘸入松盆底,不是清凉第二家。

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


岸巾亭子钩栏角,送眼江村松树林。

汗如雨点涌人肤,一一须根一一珠。


不道去年秋不热,今年秋热去年无。

不教老子略眉开,夏热未除秋热来。


一夜凉风吹欲尽,半轮晓日唤将回。

追凉能到竹溪无,隔水斜阳未肯晡。


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倩月梳梳。

一年强半走尘埃,触热还山亦快哉。


幸自西风归较早,却教秋暑伴将来。

晨兴纳新凉,亭午倦犹暑。


卧对北窗扉,淡泊将谁侣。


疏树含轻飔,时禽转幽语。

□□七月热,如焚复似烹。


炼成女娲石,烈甚祖龙坑。


月窟难梯上,天河莫挽倾。

稚金避老火,暑势尤骄盈。


朱光烁厚地,万叶焦无声。


夫子久倦游,得郡为亲荣。

江上丰隆酝秋热,老病摧颓可堪说。


人行落日生黄尘,马畏长涂汗流血。


君看此处安得诗,空学吴牛喘残月。

老火倏巳尽,金行殊未刚。


弱枣渐可剥,七月犹骄阳。


赤日不可向,白汗惊流浆。

星河垂地夜阑珊,坐久幽怀百事关。


畏老欲逃如镜里,苦尘难脱限人间。


一亭多竹还妨月,二水宜家又欠山。

酷暑端何物,穷居值此辰。


交秋六七月,连病两三人。


虚屈名医至,深怜老子贫。

少昊行秋尚炽然,祝融何事苦侵权。


欲呼屏翳来清道,却恨羲和懒著鞭。


盐米相仍无日了,图书拨置且闲眠。

西风南来秋力微,颢气晓敛张炎晖。


火德已衰更中起,酷吏将去犹能威。


门前褦襶复辞客,树阴盘礡乃解衣。

残暑酷未已,迫人无少休。


晚云低送日,凉雨飒生秋。


叶落声何急,苗枯病或瘳。

秋律何时效,炎云莫肯阴。


烈风长鼓鞴,去水亦流金。


藿食无求饱,单絺不自任。

斋居一室静,昼永来风微。


仙棋覆前局,女布便轻衣。


向人颜色强,与世心事违。

七月炎歊殊未已。
巧缕穿针,汗湿纤纤指。
织女停机愁俯视。
青原之山白鹭洲,清淑所产多名流。
诗书岂惟继冠带,方技亦复传箕裘。
王郎肘后富奇术,族医如林谁与俦。
松梢片月见流行,夜半青山白露横。
不是闲人爱幽处,秋来纷扰饱曾更。
吾性仍忍寒,不受秋暑闷。
既抱相如渴,复喘平叔汗。
疥疾亦相乘,爬搔扰躯干。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
忽然三日风撼山,冬裘未具肤生粟。
去年登高作重九,黄菊未开新酒熟。
地与炎荒接,秋高暑尚烦。
纳凉开北牖,看竹敞前轩。
幽砌蜗潜出,深林鸟自言。
老夏雨既少,稚秋云亦无。
枯池罢桔槔,蔫花委芙蕖。
不糁漫藜藿,不爨空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