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环城密筱旧檀栾,春笋新成几万竿。


池上龙蛇惊蛰起,军中矛戟绕营看。


乌啼窈窈千重碧,风过萧萧五月寒。

少有王子癖,长怜此君雅。


常嫌地喧窄,不敢谋潇洒。


昨日山客来,劝我栽砌下。

秋来手种竹,憔悴不成林。


复此雪霜晚,空惊孤直心。


如何沾瑞露,似欲慰穷阴。

近种墙阴竹,幽人此见分。


已添潇洒趣,不碍往来云。


书帙光能映,林泉志颇欣。

官居地多隙,种竹及春早。


萧然三亩园,便可事幽讨。


层峦寓岩石,一目惜尽了。

香苞吹尽翠成围,墙角萧萧一径微。


已喜轩窗无俗韵,更怜风月有清辉。

野性乐闲寂,况值秋气清。


旋即东墙隈,削苔方甃平。


石立稍退步,薜荔缠珠缨。

种竹应须我辈人,茅檐对此可忘贫。


攲风带雨看无厌,淡夜寒绡画不真。


青女侵凌馀瘦节,箨龙盘屈更分身。

昔有文与可,闲居维独笑。


笑笑终无言,写竹发其妙。


当时少人知,只有东坡好。

丹霞多异木,筼筜别一山。


常恐绿阴短,分植诸岩端。


天帚不可偏,横扫碧空烟。

偶来种竹当公事,此去成林知好看。
春雨龙孙过墙起,月明凤羽满溪寒。
恍疑台殿临淇水,旋着阑干护石坛。

闻种南轩竹,亲携斸地童。

覆根深宿土,护叶背惊风。

籊籊看双干,潇潇自一丛。

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欻翕炎蒸景,汗逾水浆翻。
凄凄自生凉,风竹在华轩。
萧摵寒箨聚,比公头上冠。
琳琅愈青荧,绿竹半含箨。
霜露一沾凝,秋风动哀壑。
才名四十年,晚就芸香阁。
此君安可一朝无,请看西园种竹初。
嶰谷正当吹凤后,葛陂犹是化龙馀。
风摇梦枕秋声碎,月满吟窗夜影疏。
西垣种竹满庭隅,正值天街小雨初。
渐近凉风侵梦觉,已留清露滴吟馀。
卜邻近喜苍苔满,托迹方惊上苑疏。
碧色忽惆怅,霜埋翠竹根。
啾啾黄雀啅,宅舍如荒村。
侍婢艳倾城,焕若灵芝繁。
密竹复冬笋,抽梢合过墙。
明涵客衣静,阴过酒樽凉。
初月出不高,茂林延疏光。
寒城朝烟淡,竹日静晖晖。
芊芊烟翠羽,罗列萧洒姿。
清风左右至,秋色有馀凄。
执热何曾有,亭午减汗流。
风飘连野色,客意已惊秋。
应接非本性,闭关人事休。
竹皮含旧翠,鸟雀满樛枝。
冰壶动摇碧,故作傍人低。
细雨荷锄立,秋风独杖藜。
有竹一顷馀,舍下笋穿壁。
新茁才出墙,满岁如松碧。
苍苍众色晚,归鸟尽敛翼。
苔竹吾所好,开轩纳微凉。
望中疑在野,景物洞庭旁。
秋风亦已起,洒面若微霜。
入门高兴发,而无人世喧。
丛篁低地碧,疏林听晚蝉。
衰年旅炎方,只想竹林眠。
竹深留客处,僻近城南楼。
眼边无俗物,淅淅野风秋。
主人不世才,老气横九州。
竹光团野草,秀气豁烦襟。
赠此遣愁寂,萧然静客心。
枕簟入林僻,鸟雀聚枝深。
古墙犹竹色,真作野人居。
青云羞叶密,空翠扑肌肤。
寒日外惨淡,泠泠风有馀。
朱夏云郁陶,种此何草草。
儿童汲井华,颇亦恨枯槁。
寒雨下霏霏,满眼颜色好。
解榻秋露悬,竹凉侵卧内。
幽姿可时睹,密干叠苍翠。
况乃回风吹,低昂各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