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蔬饭藜床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
前生自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未敢叩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故人叙旧寄新篇,惆怅江南到眼前。
闇想楼台万馀里,不闻歌吹一周年。
桥头谁更看新月,池畔犹应泊旧船。
自我官东南,久无西北书。
周郎纵横才,欬唾落明珠。
寄声相劳苦,敦厚不忘初。
此道沈霾多历年,喜君占斗斸龙泉。
我学渊明贫至骨,君岂有意师无弦。
潇洒侯王非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镜。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
’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
’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
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
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
来书云:“致知之说,春间再承诲益,已颇知用力,觉得比旧尤为简易。
但鄙心则谓与初学言之,还须带‘格物’意思,使之知下手处。
本来‘致知’‘格物’一并下,但在初学未知下手用功,还说与‘格物’,方晓得‘致知’。
来书云:“事上磨炼。
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
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
来书云:“凡学者才晓得做工夫,便要识认得圣人气象。
盖认得圣人气象,把做准的,乃就实地做功夫去,才不会差,才是作圣工夫。
未知是否?”
先认圣人气象,昔人尝有是言矣,然亦欠有头脑。
来书云:“上蔡尝问天下何思何虑。
伊川云:‘有此理,只是发得太早。
’在学者功夫,固是‘必有事焉而勿忘’,然亦须识得‘何思何虑’底气象,一并看为是。
吴、曾两生至,备道道通恳切为道之意,殊慰相念。
若道通,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
忧病中会,不能与两生细论,然两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见辄觉有进,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
一灯细语煮茶香,云影霏霏满石床。
万里梦魂形独在,十年诗力鬓俱苍。
山空络纬悲秋雨,水落蒹葭足夜霜。
泰山何崔嵬,乃在天之东。
海日割夜生,元气浩无终。
上有七十帝,往往苍苔封。
释靷挹济流,返驾阅齐菑。
暧暧芳草色,千里绿成荑。
春晖将见娱,旷处反为悲。
我有盈樽酒,与子结绸缪。
欢悰未逮终,当萦黄河流。
枥马媚其群,三星起相雠。
地老天荒不爱才,呱呱哭后已留哀。
千年狗曲亡生气,一夜龙雷起死灰。
乱世诗书儒发冢,中原旗鼓将登台。
美人如修竹,日暮何娟娟。
美人如野鹤,所贵非乘轩。
远游岂不佳,缁衣为谁贤。
月卿仗节行燕甸,星使乘槎向洛阳。
倾盖偶从黄菊候,开轩共醉紫萸觞。
楼台塞接风云变,岩谷迎寒草树荒。
相逢记得入京年,梦破邯郸不受牵。
更说莆阳风景好,木兰溪里木兰船。
白马山前雪满扉,隔江云树晚依微。
津头日日行人过,不见长安旧布衣。
今代潮州守,濓溪是一门。
乾坤吾道在,岁月此心存。
行次天边路,书投海上村。
鲜鲜篱中槿,朝开夕旋落。
菊生丛莽间,严霜耀众萼。
所以君子交,常使情谊渥。
尊前莫作离群恶,江上仍携送别杯。
赠我好诗淩鲍谢,看君高义迫陈雷。
海内交情倾盖晚,江南归思乞骸还。
青霄气偃松杉老,丹壑秋深杞菊斑。
明月满山春淡淡,长风吹浪夜潺潺。
寒鼍下抱孤根宿,独鹤遥横别岛还。
镇海珠谁徒手得,摩天鹤不共鸡栖。
摧残智勇留盘谷,开拓心胸选钓溪。
早传封事神州内,竟接鸿词白雪中。
笑语性应归上乘,须眉气自可凌空。
喜有高怀重过我,更无官舫夜临江。
清钟点客尘嚣寂,红烛窥眉两道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