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早慕浮云耻系匏,泠然风驭起三茅。


青菁可种无闲地,黄鹤归来失旧巢。


石鼎颇传惊俗句,醉图未免取僧嘲。

东晋高贤许远游,裔孙今不坠风流。


还有临川王太傅,每思与语即登楼。


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

有竹芜生不费锄,亭亭楚玉影癯癯。


风师自是识人意,何用纵横十万夫。

翠竹无多第一奇,正忧喧聒俗人知。


清风自足老僧用,只是窗前无好诗。

秋光万斛泼疏帘,瘦玉萧萧拂画檐。


鹊尾炉中香篆冷,矮窗袖手对楞严。

一日复一日,新年即旧年。


本来无欠少,强自起攀缘。


妙悟通三境,清风寄七弦。

清净真功,无为大道,自然体用惺忪。
先天灵物,元本在吾胸。
南北东西相会,慧眸开、论甚朦胧。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虬洞閟灵峰,缘虚一线通。


云披双壁敞,树补半岩空。


穊竹森烟纛,飞泉曳玉虹。

山中之乐兮乐可忘老,匪盐匪酪兮养梨枣。
曾高云仍兮动阅数世,手树成栋兮鬓犹未槁。


一屈肘兮代谢,一寤寐兮谏夷歌皓。

山中之乐兮乐可忘忧,草木春青兮黄为秋。
云出云还兮人世晴雨,寒拾槲叶兮以襦以裘。


顾独影兮无愧意,行小倦兮荫樾以休。

山中之乐兮乐可忘饥,饮有菊水兮茹有芝。
辟谷孔易兮何涝何旱,漱咽沆瀣兮曷其耘菑。


野粟稔兮酿酒,醉而歌兮樵者和之。

与子俱逢掖,寒瓢共碧流。


歙今全似鲁,睦亦盛于邹。


竹屋南溪外,风帆古渡头。

士气兼文脉,湮微复几年。


浅肤专徇俗,高亢类谈禅。


春动霆声起,云开月体全。

通经闻大道,馀事始为诗。


初或无人识,终须有己知。


真能深造否,孰谓晚成迟。

门人浮小艇,不比旧专城。


自愧频来往,何烦数送迎。


病身缘畏饮,去路似贪程。

古五言诗今罕见,把看愈久愈精神。


何能笔下有斯作,似觉眼中无此人。


政用整严藏细润,元从冷淡出清新。

先生手不废经营,白屋凭虚结此亭。


燕夌兔丝侵密坐,南箕北斗挂疏棂。


青松夹日交倾盖,翠柏分风倚列屏。

九转神丹九已成,如何依旧马明生。


由来上界愁官府,散诞人间自在行。

释名


亦或石髓铅。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心气痛。

子以自然名,诘我自然理。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


畏隹时怒号,厉风从何起。

春风琼树香中,数声恰似流莺啭。
歌尘飞下,落花起舞,骊珠脱串。
豆蔻珠帘,牡丹雪岭,小桃人面。

衣冠南渡塞螺川,始识蓬莱王自然。


舌卷风雷翻海岳,学穷精祲出人天。


归来元亮荒三径,老去扬雄有一廛。

耆旧风流绝后尘,尚容晚岁接冠巾。


英豪取友半天下,论议常倾一座人。


横槊阵前工草檄,结庐江上老垂纶。

重重翠筱蔽溪湾,石烂松枯不记年。


但见桃花浮绿水,有时独鹤下青田。


自然六室流钟乳,别隐三阶出洞天。

云埋浪打,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
问讯江山无恙否,目断岩岩苍壁。
断续惊涛,联翩游屐,好句留冰雪。

秋郊旱魃昼人立,野老哀吟如雁声。


龙工戢翼潭水落,毕星藏光溪月明。


霹雳枣枝天将令,太乙瑶坛玄女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