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天将刬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知君为邑解铜章,却复先庐坐葆光。


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


满庭修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

去年同举菊花觞,自揭清音入醉乡。


此日高秋来一别,几旬佳节负重阳。


风生古操安新治,雨彻疏茅锁旧堂。

君于荣利已恬然,此治韩城属荐贤。


惠政即随春共煦,道心常与月同圆。


门疏俗客禅诠远,亭掩修篁定力坚。

紫菊披风碎晓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砂。


雨径萧疏凌藓晕,露丛芬馥敌兰芽。

惊人侍句本天成,艳格清奇不易评。


秋月照空澄万景,洛花无品尽多名。


珠藏赤水搜求苦,矿出黄金锻鍊精。

初暑轩窗覆翠阴,更宜飞雨濯尘襟。


喜花添色自人意,为岁期丰独帝心。


馀润日随和气浃,好声时逐远风沉。

谁知九日接宾觞,未放寒花折露房。


早是生来悲晚节,那堪开不在重阳。


满头且应良辰插,一夜宁衰浅意香。

重山抱城起,清川带野回。


深严古佛寺,嵽嵲耸高台。


此地宜眺览,冠绝都城隈。

谁向西山选翠琳,中含太古自然音。
昔逢虞帝来祥凤,今与陶家伴素琴。
清越乍敲修竹里,坚方真合哲人心。
尘埃都门路,羸马复北首。
徘徊孤客心,厌此行役久。
秋云结层阴,风叶下高柳。
夜署无金凛四知,郡门流水见心期。
西瓯望岁情方切,东粤扳辕去尚迟。
帝里肯堂留旧泽,蛮乡归梦写新诗。
大暑暴虐如恶酒,意思颓困不可醒。
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
霈然一雨翳晚景,庭树洗出蜩螗声。
尘埃奔趋插手板,十年已卖山中闲。
相逢少室若交旧,白云与我开容颜。
风驱烟气去敝幕,天覆碧玉无瑕瘢。
爱子林亭胜,高秋驻马鞍。
梨红先着露,竹碧自生寒。
惨戚伤多事,淹留强一欢。
春风杖藜客,同到石桥边。
引袖披云木,携樽俯涧泉。
岩花聊采摘,野器不雕镌。
仙经著灵药,兹品上不刊。
服之岁月久,衰羸反童颜。
岩居有幽子,乘时斸苍山。
君家瘿木樽,丑怪不可状。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
愁云合无迹,密雪集冬仲。
狂翻寒空来,微泛与风弄。
打窗惊暮急,压竹爱宵重。
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
一昨芳郊祖画轮,索居南北对残春。
忽传河上相望意,未觉庵中独处人。
几有高怀投绂冕,尚缘微禄走风尘。
沉阴子所叹,幽事我为乐。
雨沼散圆荷,风蛙乱灵药。
清凉体自正,虚静道所托。
偶随世缘出,岁晏未得还。
譬如无心云,会自归故山。
所嗟平生友,日夕阻追攀。
风尘暗西郊,野寺欣税鞅。
虚堂清气肃,偃仰百骸放。
至道本自简,欲语不可强。
浮沉闾里间,放志谢维絷。
行贪月色静,归犯霜华湿。
寒鼓出城重,飞星过楼急。
崔侯朝从西邑归,面有矜色口且咨。
云得高士陈其姓,非向可见所庶几。
尝登于朝最吏课,一旦去之心甚怡。
淫阴泄为雨,十日泻不停。
蓬蒿长四壁,浊潦流纵横。
嗷嗷鹤群游,阁阁蛙乱鸣。
春阳入我圃,窗户弄喧景。
幽池明可鉴,翠竹列如屏。
折枯呈紫茎,掊坟见红颖。
歊炎日为倦,休驾一潇洒。
风竹来迎人,翠色欲倾写。
神交不前约,至理非外假。
阴风吹沙走长衢,方驾往过君之庐。
主人好事乐闲尚,揖我谓我非俗儒。
欣然开馆扫尘榻,语论清简发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