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初三新月见如期,重九黄花又及时。


俱是人间称心事,典衣一醉更何疑。

流汗沾衣喘不供,孰知有此快哉风。


新凉忽觉从天下,残暑真成扫地空。


恰转轻雷过林坞,已吹好雨到帘栊。

东园日淡云容薄,纶巾朝暮阑干角。


北风动地万木号,不料一寒如此恶。


岂惟半夜雨打窗,便恐明朝雪平壑。

雨霁风和日渐长,小园尊酒答年光。


直令桃李能言语,何似多情睡海棠。

横洲送我忽俱还,四顾无边已惨颜。


雪浪撞天吞几子,炮云将雨起西山。


一声霹雳从空下,万丈金蛇掣斗间。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莫年已卜田园去,岂意犹歌行路难。


且复酒杯同旅次,不堪人事总忧端。


山林茅屋三生远,风雨毡裘六月寒。

东望海门门忽开,松风十月滚轻雷。


山眉一点云拖黑,知是龙王送雨来。

握手高阳尽赋才,参差游屐点苍苔。


虚疑上客寻花过,总为元戎看竹来。


急雨乱飞巫女峡,雄风遥度楚王台。

痛饮狂歌意未平,坐听寒漏滴高城。


装因北海经旬滞,烛向西堂尽夜明。


是处湖山重借色,他时风雨各关情。

握手新知兴欲狂,荧煌灯火夹华堂。


荆州意气归元直,邺郡声名擅伟长。


白苎生风摇彩袖,青萍飞雨落胡床。

娇云含靓雨。
正金明池边,润回芳础。
十里风荷,绕苑墙西望,翠深银浦。

石燕不翻飞,士龙空怅望。


炎方连赤坂,火云列青嶂。


大块似煽炉,纤絺同挟纩。

北窗午梦惊啼鸟,起步前溪白板开。


三径凉邀秋雨入,一天风送酒龙来。


兰肴迭进频移席,玉麈徐挥数举杯。

读罢遗编泪泫然,愁来风雨正弥天。


掌中珠碎家何托,镜里鸾沉命易捐。


激烈片心明皎日,凄凉双璧委重泉。

飞鸟冥冥故不喧,江涛呼泡歘飞翻。


浮云北去万马急,落日西沉千树昏。


风卷虹光穿乱石,山围雨气幂荒村。

只道天河洗甲兵,一轩飞雨走风霆。


客来睡觉煎茶饮,不特山前草木醒。

并骑华阳踏紫氛,振衣今日谒茅君。


石门曲闭仙人掌,天柱高留帝女云。


万里江湖秋不断,二仪风雨昼难分。

雨至樽亦至,旷然心赏谐。


林光新翠积,天气晚凉佳。


沟水鸣山溜,宫云覆竹斋。

对影相期月鉴凉,开轩惊见雨丝长。


阴晴半日犹难定,离合一尊那可常。


候雁来从黄叶渚,秋虫鸣绕绿莎堂。

一作城头饮,重论别后诗。


倏然云雨至,应有鬼神悲。


叙事公偏富,求声我最知。

山路崎岖两度经,一毡灯火宿长亭。


萧骚万籁风初起,淅沥三更雨未停。


门外峰峦森画障,床头星斗隐青萍。

清河绿涨琉璃堆,黄河浊浪排空来。
两流合一混泾渭,喷薄东注无时回。
孤城迤逦枕其左,昼夜怒激声喧豗。
江城风雨夕,茅屋短长吟。
历历秋花发,翛翛落叶深。
老凭孙暖眼,客用酒宽心。
候雁迷寒渚,昏鸦集驿亭。
故人江上别,风雨返柴荆。
楚些秋能赋,《巴歈》夜懒听。
沙浦滦川半日程,留行山雨坐来清。
风尘稍喜边关靖,云坠从看海峤横。
忽报黄门便使节,预期骢马罄交情。
下山虽幸免颠跻,骤雨冥冥步转迷。
白马已翻青嶂去,黄鹂犹恋绿林啼。
人皆有路通霄汉,我独无桥渡涧溪。
宝熏降自九重天,再款龙祠礼亦专。
谢雨归来还得雨,今年必定作丰年。
弥天膏润人皆喜,连日奔驰我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