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李唐失纪相非夫,竟遣忠良与祸俱。


抗虏一身皆是胆,留名千古不因书。


极知老境桑榆近,争忍清朝社稷孤。

颜家世宝鲁公印,我初见之光夺矑。


倚天柱地赤文两,铜八分广径亦如。


何论仓籀孰秦汉,招摇输金造化炉。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


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


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

世乱朝危节少全,鲁公大义薄云天。


悯忠亲以舌舐血,骂贼尸犹爪透拳。


曾饵仙丹元不死,求容鬼质岂其然。

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
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

维舟若许暂从容,送过重江不厌重。


霜简别来今始见,雪山归去又难逢。

平生高目看儿童,晚喜低头拜鲁公。


政恐父师千载后,未输丞相百年中。


投诸魑魅知何事,碎得狻猊有底功。

鲁公虹气胸中蟠,发为心画妙笔端。


严如礼乐陈太庙,肃若朝会罗千官。


想见诮杞叱希烈,不忧米罄无晨餐。

鲁公之忠旷世无,吾爱斯人何必书。


九原寥寥不可诘,笔法仿佛精神馀。


况公于艺自天纵,一字宜用千金摹。

韩画颜书世绝珠,铃斋时足奉驩虞。


跋题应命诚羞涩,不是跳龙卧虎徒。

卞山苕溪高且清,鲁公祠堂貌如生。


言言千古英雄在,吉吉一点仙丹成。


奸臣必欲置之死,天下不敢呼其名。

颜范遥同异代心,琳宫香火道缘深。


诗家风味今谁在,定访弥明与共吟。

渔阳播乱飞黄尘,旄头月黑缠妖氛。


常清血战弃全陜,二十四郡虚无人。


平原鲁公眦双裂,一麾猛气雄三军。

残照城东,风急处、暮笳声咽。
正卸毂、平原祠外,前行瞻谒。
作郡回思天宝日,九重乐极金瓯缺。

风急松涛满古城,感时临眺若为情。


黑云只合催诗赋,微雨那能洗甲兵。


岭外山川多旧垒,楼头笳鼓入边声。

百雉雄城象郡开,凭高吊古共徘徊。


烟深八桂迷秦树,草暗三江失汉台。


庄叟逍遥空说海,颜碑剥落半藏苔。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


捐躯范阳兵,竟死蔡州叛。


其贤似魏徵,天下非贞观。

舵楼竟夜雨催诗,果有龙蛇起墨池。


会得将军挥剑意,分明草圣折钗时。

问南朝多少,朱户雕梁,乱蓬残甓。
此阁巍然,记平原遗迹。
惜赏高云,留欢晴月,好句莓苔碧。

圣贤道在惟颜子,忠烈名存独杲卿。


甘向贼庭守节死,不羞吾祖与吾兄。

唐家六世树威恩,外建藩翰御不宾。


二十三州同陷贼,平原犹有一忠臣。

将军射虎不射石,石作於菟能没镝。


翻然再控弓不力,俊鹘豪鹰眼前失。


两泉后先今抗行,何物使之令人惊。

朅来游汝海,初识鲁公真。


盛德宜蒙祀,英姿俨若神。


典刑虽异代,勋绩在蒸民。

屹屹金城唐砥柱,如何流落向蓬州。
一时名节犹山重,千古忠魂与水流。
不待遗文垂纪录,自存生气沮奸谋。
诗成小见英雄手,笔落能令风雨惊。
万古言言有馀烈,从今词翰岂虚名。
羽化仙家久,祠严霅水东。
一身终许国,千载独怀忠。
徙倚丰碑旧,瞻依古像雄。
人之生也直,不直匪君子。
一从平原归,立朝更奇伟。
挺挺尽孤忠,蹇蹇陈正义。
孤云亦群游,劲柏受远托。
烈士怀贞心,肯劳常情度。
堂堂颜太师,立朝独庄谔。
心正能令笔不攲,银钩犹冠古今奇。
凛然一代英灵气,犹似当年骂贼时。
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
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
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