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三年。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接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苦留连。凤衾鸳枕,忍负良天。
翻译
偶然误入平康坊的小巷,在彩绘屋檐的深处,珠帘被微微掀起。在罗绮锦绣的脂粉堆里,偶然认出了一位旧日相识的佳人。她舒展翠眉,如远山般娇美;乌黑的发鬓低垂,仿佛浓染了春日的烟霞。回忆起当年情意牵绊。我曾像宋玉被邻女窥视那样,与她隔墙相望多年。
她迟疑不前。在华丽的筵席上,亲手拿着犀角笔,又叠好芬芳的笺纸。向我索要新填的词作,带着缠人的笑意,伫立在我的酒尊前。她接着新谱的曲调歌唱,珠圆玉润的歌喉渐趋沉稳;想到旧日的情意,如波的面容更添娇艳。我苦苦徘徊留恋。眼前这绣着凤凰的锦被、鸳鸯的枕头,又怎忍心辜负这美好时光。
以上为【玉蝴蝶】的翻译。
注释
平康:唐代长安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地,后成为风月场所的代称。
珠箔微褰:珠帘微微掀起。褰,撩起,揭开。
婵娟:姿态美好,代指美人。
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黑色颜料画的眉。
远岫:远处的山峰。
绿鬓亸:乌黑的发鬓下垂。亸,下垂的样子。
窥宋三年:典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东邻女子偷看宋玉三年,表示女子对男子的深切爱慕。
迁延:迟疑徘徊,形容羞怯的情态。
珊瑚筵:豪华珍贵的筵席。
犀管:犀角制的毛笔,泛指名贵毛笔。
香笺:散发香气的信纸。
殢人:缠人。殢,纠缠、困扰。
接新声:按新谱的曲子演唱。
珠喉:形容歌喉如珠玉般圆润清脆。
波脸:如波光般明媚动人的脸。
以上为【玉蝴蝶】的注释。
评析
此词是柳永羁旅生涯中一段旖旎风流的写照。上片以“误入”起笔,将重逢设定于偶然之中,于“平康小巷”、“罗绮丛中”认出“旧识婵娟”,场景香艳却不失温情。“翠眉”、“绿鬓”二句,以工整对仗与自然意象(远岫、春烟)描摹女子容颜,清雅脱俗。“忆情牵”数句,巧妙化用“宋玉东墙”的典故,将当下相遇追溯至一段长久的情缘基础,使感情显得深厚而非轻浮。下片“迁延”二字,尽显女子含蓄情态。“索新词”是柳永词中常见场景,既符合其词人身份,也暗含才子佳人以词传情的交往模式。结尾“苦留连”与“忍负良天”,在道德理智与情感欲望间摇摆,展现了柳永内心真实而复杂的矛盾,亦是其一生“留情于俗”的缩影。
以上为【玉蝴蝶】的评析。
赏析
在一次才俊云集的宴席上,词人无意间认出了暗恋自己多年的一位娇美多才、大方执着名叫婵娟的妓女。婵娟起初徘徊不定,后来毅然拿起纸笔,含笑大方地来到词人面前索要新词,并很快照着新词动情地唱了起来。最后,在婵娟苦苦挽留下,词人被婵娟的娇媚、才艺、大方、执着所征服,和婵娟双双堕入爱河。
我无意间进入妓女聚居的平康坊的小巷。在有画饰屋檐的青楼深处,珠帘微微撩起。在美女丛中,偶然辨认出名叫婵娟的旧知。婵娟舒展的青黛画眉,妩媚可爱,犹如横卧在远处的峰峦;下垂的乌亮头发,浓密凝厚,犹如被染上春天的云烟。引发了我的回忆情绪。婵娟对我的爱慕,就如宋玉东邻那位漂亮的姑娘爱慕宋玉一样,攀上墙头观望宋玉三年之久。
婵娟徘徊在俊才云集的宴席上,亲手持管笔,又折叠香笺,娇柔的人儿含笑婷立于席桌前,向我索要新词。婵娟按照我新作的词曲唱了起来,歌声渐渐工稳,如珠落玉盘般的动听。婵娟似波的脸颜上此刻增添了艳丽,一定是想起了昔日的情意。婵娟对我苦苦挽留,面对分别绣有凤凰与鸳鸯花饰的被子和枕头,我怎忍心辜负这美好时光。
这首词艺术上颇具特色。首先,结构缜密,从“误入”相遇,到“偶认”旧识,再到“忆”往事,下片续写筵席索词、听歌、观色,最终以“留连”矛盾收束,情节完整,脉络清晰。其次,人物刻画生动,词人用“翠眉开”、“绿鬓亸”写其静态容貌,用“含笑立尊前”、“接新声”写其动态神情与才艺,一位美丽多情、才艺俱佳的歌妓形象跃然纸上。再次,用典精当,“窥宋三年”既含蓄表达了女子昔日的情深,也增添了文学意蕴。语言上既保持了柳词一贯的婉约流畅,如“娇横远岫,浓染春烟”等句,又融入了雅致的意象,形成了“俗中有雅”的独特风格。全词真实地记录了宋代文人于歌筵酒席间的文化生活与情感体验,是柳永“旖旎近情”词风的典型代表。
以上为【玉蝴蝶】的赏析。
辑评
清·冯煦《蒿庵论词》:“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
近人薛砺若《宋词通论》:“耆卿词,长于铺叙,景物人情,莫不委曲周详,形容曲尽。”
以上为【玉蝴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