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shuǐ bù tóng hú dī lòu shuǐ。
本草纲目 · 水部 · 铜壶滴漏水。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kǎo shì lǐ shí zhēn duì gāi yào wèi zuò shì míng hé jí jiě,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
jǐn zài qí zhǔ zhì xiàng xià zhuǎn yǐn qián rén yú tuán shēng zú nián wèi gōng yuán nián yuē xìng huá,
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
shàng kě zhì diān,
上可至颠,
xià kě zhì quán,
下可至泉,
yí jiān sì mò zhī yào。
宜煎四末之药。
jù kǎo,
”据考,
wǒ guó gǔ dài cháng yòng tóng hú zhuāng shuǐ dī lòu jì shí。
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
zhè zhǒng jīng guò tóng hú dī lòu chū de shuǐ jiù shì tóng hú dī lòu shuǐ。
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
kě jiàn cǐ shuǐ zài lǐ shí zhēn shēng zú nián wèi gōng yuán nián zhī qián de yú tuán yǒu guān zhù shù zhōng yǐ yǒu yào yòng jì zǎi,
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
bìng fēi shǒu chū yú běn cǎo gāng mù。
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以上为【本草纲目·水部·铜壶滴漏水】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气味蟾酥:甘辛、温、有毒。辛、凉、微毒。
释名桓、木患子、噤娄、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见愁。气味子皮(即核外肉):微苦、平、有小毒。子中仁:辛、平、无毒。
释名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久咳不愈。
释名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气味(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释名覆闾。气味(子)苦、微寒、无毒。主治瘀血不散。
释名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气味甘、寒、无毒。主治饮冬霜可解酒热,凡酒后面热耳赤者,饮之立消。
释名墼,音急。亦名煤赭。这是烧石灰窑中流结的土渣。
释名豺狗。气味肉:酸,热,有毒。皮:热。
刘禹锡 · 唐代 · 诗
玉人紫绶相辉映,却要霜须一两茎。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梅尧臣 · 宋代 · 诗
忽来梦我,于水之左,不语而坐。忽来梦余,于山之隅,不语而居。水果水乎,不见其逝。
刘克庄 · 宋代 · 诗
香火精勤阅一期,孤臣无路答鸿私。衔如已废陈人样,俸比初开小学时。世上升沉姑付酒,考中功状是吟诗。
王夫之 · 明代 · 词
白日难欺,青天不爽,只此骷髅。到排场戏毕,尽停边鼓,熏炉烟散,郤剩香篝。无想有天,也须扣算,放自当年到此收。
屈大均 · 明代 · 诗
今代青云客,渔洋丽句多。芙蓉开晓日,鳷鹊漾金波。拥传扬州去,回鞭上苑过。
张羽 · 明代 · 诗
寝阁去门远,春雨荒园夕。谁谓在人境,宛似空山客。禽归暗竹喧,风断疏钟寂。
李俊民 · 元代 · 诗
冥搜肠亦苦,只字得之难。作者有六义,惜哉坐一寒。
王之道 · 宋代 · 诗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