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guǒ bù jǔ yuán。
本草纲目 · 果部 · 枸橼。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xiāng yuán fó shǒu gān。
释名 香橼、佛手柑。
qì wèi pí ráng xīn suān wú dú。
气味 (皮瓤)辛、酸、无毒。
zhǔ zhì zhǔ jiǔ yǐn,
主治 煮酒饮,
zhì tán qì ké sòu,
治痰气咳嗽,
jiān tāng,
煎汤,
zhì xīn xià qì tòng。
治心下气痛。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枸橼】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气味甘、平、有毒。主治小儿疾。
释名白瓜、水芝、地芝。气味白冬瓜:甘、微寒、无毒。瓜练:甘、平、无毒。
释名小蒜、茆蒜、荤菜。气味(根)辛、温、有小毒。主治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
气味甘、辛、温、无毒。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释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释名根名茹根、兰根、地筋。气味(茅根)甘、寒、无毒。主治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
释名亦名“獐耳细辛”。气味(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主治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
释名八担杏、忽鹿麻。气味甘、平、温、无毒。主治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
杨万里 · 宋代 · 诗
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只得掾曹作南董,国香未向俗人夸。
陈维崧 · 清代 · 词
铁笛钿筝,还记得、白头陈九。曾消受、妓堂丝管,毬场花酒。籍福无双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张耒 · 宋代 · 诗
津亭把酒燕西东,无复馀花一点红。农事一春荒积雨,长淮千里驾东风。休谈世事循环外,且寄骚愁醉眼中。
皮日休 · 唐代 · 诗
痴号多于顾恺之,更无馀事可从知。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凉后每谋清月社,晚来专赴白莲期。
王世贞 · 明代 · 诗
剥啄应令稚子疑,雀门风雨昼凄其。能如五日张京兆,又作当年柳士师。瓮底尚残斟别酒,尊前能咏解嘲诗。
曹勋 · 宋代 · 诗
花光露重春烟湿,鹤去瑶台人伫立。坐见栏干月脚西,景入长门金锁涩。花开直莫媚春风,春风代谢如呼吸。
释今无 · 明代 · 诗
天定喜兮天或怒,蚩蚩那得识其故。珠江千顷软琉璃,招招利涉人争渡。阴霾倏忽收日月,天地惨澹失云路。
宋褧 · 元代 · 诗
一握青天万丈崖,长江束缚此中来。山形连导岷峨脉,水戒明徵滟滪堆。疏凿神功思禹载,战争遗迹叹秦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