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笔尖偶然沾染一粒微尘,所绘溪山何处不映照画家精神?
那狂放的贺监思归便辞官归去,若再求君王敕赐更是辜负本真。
以上为【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的翻译。
注释
1. 王晋卿:北宋画家王诜,字晋卿,苏轼好友,擅画山水
2. 山阴陈迹:指王诜描绘会稽山阴景致的画作
3. 毫端:笔尖,代指绘画创作
4. 微尘:佛家语,喻极细小的物质,此处指画作起点
5. 狂客:指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辞官归隐山阴
6. 敕赐:皇帝赏赐,贺知章辞官时曾获赐镜湖
7. 天真:自然本性,语出《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
以上为【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题咏王诜画作之作,借画中溪山抒发对艺术本质与生命真谛的思考。前两句揭示艺术创作中“物我合一”的至高境界,后两句以贺知章典故暗喻返璞归真之可贵。全诗在品画论艺中融入禅机哲思,展现苏轼超然物外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以上为【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禅意笔法解构绘画艺术。首句“毫端偶集”暗合佛教缘起观,将画作始源喻为因缘和合的微尘;次句以反问句式破除主客界限,揭示溪山万象无非画家心性投射。后两句转用贺知章归隐典故,通过“便归去”与“枉天真”的对比,批判刻意求取功名敕赐的矫饰,推崇率性自然的生命态度。全诗将画理、禅机、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在二十八字间构建起从艺术创作到精神自由的多重意蕴。
以上为【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的赏析。
辑评
1.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借画禅以喻道,晋卿笔墨、季真归事,俱作公悟境注脚”
2. 清·纪昀《纪评苏诗》:“后二句跌宕有致,贺监故事用得新警”
3.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以议论为诗而不害其韵,以禅理入画而愈显其深”
4.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苏轼通过微小画迹抵达宇宙真相,体现宋诗‘日常性哲学’的特质”
以上为【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