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若耶溪的水边,云门寺旁,贺知章当年观赏过的荷花如今徒然盛开。我遗憾至今仍滞留在尘世浊流之中,无法超脱,因此劝你莫要沉溺于饮酒行乐、驾船而返。
以上为【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钱穆父:即钱勰,字穆父,北宋官员,苏轼友人,时任越州知州。
2. 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为古代文化名城。
3. 若耶溪:位于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西施浣纱处,风景秀丽,为历代文人吟咏之地。
4. 云门寺:位于绍兴云门山,为晋代所建,是佛教名刹,王献之曾居此,唐代亦为文人雅集之所。
5. 贺监:指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官至秘书监,故称“贺监”。后辞官归隐故乡越州,喜爱鉴湖与若耶溪风光。
6. 荷花空自开:化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隐逸情怀,言其已去,唯余景物依旧,徒然开放,无人共赏。
7. 我恨今犹在泥滓:泥滓,比喻世俗尘劳或官场污浊。此句谓自己仍困于仕途,未能如贺知章般归隐。
8. 劝君莫棹酒船回:棹,划船。酒船,指载酒游乐之船。此句劝钱穆父虽赴任越州,亦莫沉溺酒乐,应回归正务。
9. 绝句二首:此诗为组诗之一,现存仅此一首较为完整流传,另一首或已佚。
10. 出守越州:出任越州地方长官,宋代知州有“出守”之称。
以上为【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友人钱穆父出守越州时所作,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自身仕途困顿的感慨。诗中通过“若耶溪”“云门寺”“贺监荷花”等越州名胜与历史人物的意象,营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同时以“我恨今犹在泥滓”直抒胸臆,反衬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末句劝友人“莫棹酒船回”,既含惜别之意,亦暗寓劝勉:虽处宦途,亦当保持清醒节制,不可沉湎于酒乐。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在送别诗中常见的旷达与感伤交织的风格。
以上为【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将若耶溪、云门寺、贺监遗迹等越州风物并置,构成一幅清幽古雅的画面。其中“荷花空自开”五字尤为传神,“空自”二字点出物是人非之感,暗含对贺知章归隐生活的追慕。后两句转入抒情,由景及情,由他人及己身。“我恨今犹在泥滓”一句感情强烈,“恨”字直露内心压抑,与前句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渴望。结句“劝君莫棹酒船回”语意双关:表面劝友人勿耽于酒乐,实则亦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警醒。全诗融历史、地理、情感于一体,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出处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诗歌“寄兴高远,语近情遥”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语淡而味永,寄慨遥深,非徒送别之作。”
2. 清·纪昀《苏诗纪事》卷十二:“因穆父出守越州,触景生感,借贺监以写己怀,所谓‘我恨在泥滓’者,即不得如贺老归隐之憾也。”
3. 清·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评:“‘空自开’三字,写出无限寂寞;‘泥滓’之叹,见出处之难。末句婉讽中有厚意。”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送人诗,多能超脱常格。此借越中旧迹,抒己之羁怀,而语极敦厚,不露圭角,真温柔敦厚之遗。”
5.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此诗:“托兴深远,言近旨远。贺监归隐,风流宛在;我犹滞凡尘,能无愧乎?劝君语,亦自劝也。”
以上为【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