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斑斓如碎玉的石头滋养着菖蒲,一勺清泉盛满在石制的盂中。洁净的几案,明亮的窗前,书写着工整的小楷,仿佛是在为《尔雅》作注,考证虫鱼之名。
以上为【过文觉显公房】的翻译。
注释
1. 过:拜访。
2. 文觉显公房:指一位名为文觉显的僧人所居之房舍,“公”为尊称,“房”即僧房或居室。
3. 斓斑碎玉:形容石头色彩斑斓,如破碎的美玉,用以衬托菖蒲生长环境之雅。
4.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文人置于案头,象征清雅高洁,有辟邪、延寿之意。
5. 一勺清泉:极言泉水之少而清,突出其纯净。
6. 石盂:石制的盛水器皿,多用于佛教或文人雅士的清供。
7. 净几明窗:干净的书桌与明亮的窗户,形容环境整洁清幽。
8. 小楷:书法字体之一,工整细致,常用于抄经或著述。
9. 便同:就好像。
10. 《尔雅》注虫鱼:《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典,其中《释虫》《释鱼》等篇专门解释虫鱼名称。此处借指细致考据、潜心学问之事。
以上为【过文觉显公房】的注释。
评析
此诗描绘了苏轼所访“过文觉显公房”这一僧人居所的清幽雅致之境。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禅房中的静谧生活:从养植菖蒲的雅趣,到书斋中研读经典的专注,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寄情文墨与自然的高洁志趣。诗中意象清丽,语言简净,体现了苏轼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虽无激烈情感抒发,却于平淡中见深远,是其写景抒怀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过文觉显公房】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虽短小,却意境完整,层次分明。首句“斓斑碎玉养菖蒲”以视觉之美开篇,将石头比作碎玉,既写出其质地之美,又烘托出菖蒲生长环境的清雅脱俗。次句“一勺清泉满石盂”转写动态与声音的联想,清泉虽少,却“满”溢生机,体现禅意中的“一滴水中见世界”。后两句由物及人,转入室内:“净几明窗书小楷”,展现主人(或诗人自身)安于清修、勤于笔耕的生活状态;结句“便同《尔雅》注虫鱼”,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将日常书写比作古代学者注经考据,赋予平凡行为以文化厚重感。全诗不着议论,而风骨自现,正是苏轼“平淡中见真味”的艺术风格的体现。同时,此诗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寄情文墨、融合儒释的思想倾向。
以上为【过文觉显公房】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其“语淡而意远,得山林之气”。
2. 清代纪昀评曰:“写景清绝,有出尘之致,非俗笔所能道。”(见《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小诗如画,净几明窗,令人神往。‘注虫鱼’三字,尤见读书人本色。”
4. 钱钟书《谈艺录》未直接评此诗,但论及苏轼小诗时指出:“东坡往往以琐事入诗,而能化俗为雅,此即其一例。”可作旁证。
以上为【过文觉显公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