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要嘲笑官员的居所如同驿站般短暂,本就应当明白人世间的一切都如浮云一般虚幻无常。历经百年的父老乡亲如今还有谁在呢?只有那两棵古老的松树还记得当年的使君(指官员)。
以上为【别东武流杯】的翻译。
注释
1. 别东武流杯:此为诗题。“别东武”可能指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诸城,古称东武)时所作;“流杯”原指曲水流觞的雅集活动,此处或借指在东武任上的生活片段。
2. 莫笑官居如传舍:传舍,古代供官员往来途中休息的驿站。此句意为不必讥笑官职如同旅舍般短暂。
3. 故应人世等浮云:故应,本当如此;等,等同于。此句化用《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表达人生虚幻之感。
4. 百年父老知谁在:百年间的老百姓如今还有谁记得往事?感叹人事更迭之速。
5. 惟有双松识使君:使君,汉代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诗人自己。双松,两棵古松,象征时间的见证者。
以上为【别东武流杯】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或外任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仕途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体悟。诗中以“传舍”比喻官职的临时性,以“浮云”象征世事的变幻莫测,体现出道家与佛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后两句通过“双松识使君”的拟人手法,寄托了诗人对历史记忆与自然永恒的感慨,也暗含对百姓遗忘、唯有自然见证功过的无奈与超然。
以上为【别东武流杯】的评析。
赏析
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前两句从哲理层面切入,揭示仕宦生涯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苏轼一贯的旷达胸怀。后两句转为具象描写,以“双松”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父老”的遗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沧桑感。全诗融哲理、抒情与写景于一体,体现了苏轼“寓理于情”的艺术特色。尤其“惟有双松识使君”一句,既含自嘲,又带孤高,是其贬谪心境的真实写照。
以上为【别东武流杯】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二引查慎行语:“此诗言官迹如寄,世事如云,唯松能记,感慨系之。”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四评:“语极平淡,而意味深长,东坡晚年诗多此类。”
3. 《宋诗钞·东坡集》评:“不假雕饰,自然流出,而情味悠远,足见坡公胸次。”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录此诗,称:“五绝中寓感慨于不动声色,真得风人之致。”
以上为【别东武流杯】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