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已经在清闲生活中如同地上的神仙一般自在,更在饮酒之中保全了天然的本性与圆满。任凭世间道路如何风波险恶,贺知章偏偏擅长在水底安眠。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李行中:宋代文人,生平不详,与苏轼有交往。
2. 醉眠亭:李行中所建亭名,专供饮酒醉卧之用,象征隐逸闲适的生活情趣。
3. 地仙:道教术语,指在人间修道成仙者,不升天界而长居尘世,此处喻指闲适自在、超然物外之人。
4. 天全:天然完整之性,即人的本真状态,不受世俗污染。语出《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5. 从教:任凭,听任。
6. 世路:人世间的道路,比喻仕途或人生经历。
7. 风波恶:比喻世事险恶、政治斗争激烈。
8. 贺监:即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官至秘书监,故称“贺监”。性旷达好酒,晚年辞官归隐。
9. 偏工:特别擅长。
10. 水底眠:传说贺知章嗜酒,曾醉后落水,被人救起时仍在酣睡,时人称为“醉眠水底”,此处用为典故,形容其超然物外、不为生死所扰的境界。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之一,借醉眠之象,抒写超脱尘世、安于自然的人生境界。诗中以“地仙”“得天全”形容闲适自得、与道合一的状态,又以贺知章醉后入水而眠的典故,凸显醉中忘世、物我两忘的高逸情怀。表面写酒趣,实则寄托诗人对仕途风波的厌倦与对自由人格的向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胸襟与哲理思考。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蕴丰富,融合道家思想与文人雅趣。首句“已向闲中作地仙”即点明主题——诗人已在闲居生活中达到如仙般的超然境界。“地仙”一词既含道教色彩,又暗合宋代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次句“更于酒里得天全”进一步深化主题,将饮酒提升至哲学高度:酒非沉溺,而是返璞归真、保全天性的媒介。第三句笔锋一转,直面“世路风波恶”的现实困境,反衬出前两句所描绘生活的可贵。末句借用贺知章醉眠水底的典故,以幽默而富有深意的方式收束全诗,既赞其洒脱,亦寓己志。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象奇崛,情感由内敛而渐趋豪放,充分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以酒寄情、以醉避世的独特人生态度。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引查慎行曰:“此借醉眠以写高致,贺监事虽近诞,然足见放怀之意。”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此诗:“语涉游戏,而寓意深远,盖托兴于醉者,所以逃世也。”
3. 宋·施元之注苏诗云:“贺知章归越后,放浪江湖,每醉辄寝于舟中,或堕水而不惊,时人异之。东坡借此以况李行中之高怀。”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唐宋人多以醉眠为避世之方,东坡尤善用此意。”可资参考。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