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村中豪强聚在一起饮酒作乐,自得其欢;
灯火通明,歌声呼喝,喧闹直至夜深。
他们醉饱享乐,只为胜过那饥寒将死的苦楚;
且看这些人,脸上也照样圆润红润、心满意足。
以上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翻译。
注释
1. 大姓:指当地有权势、有财势的豪族世家。
2. 村豪:乡村中的豪强地主或富户,常兼有经济与地方势力。
3. 夜阑:夜深,夜将尽;《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意为酒宴将散。
4. 醉饱要胜饥欲死:此句意为豪强追求醉饱之乐,其目的(或结果)是远远胜过那些濒临饿死的穷人;“要”在此可解为“务求”或“结果竟至”。
5. 渠:方言,他、他们;唐宋诗词中常见,如刘禹锡“问渠那得清如许”。
6. 面团团:形容脸庞圆润红润,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后以“团团”喻富态安乐。
7. 戏作:表面称“游戏之作”,实为借题发挥,含讽喻之意。
8. 歌呼:高声歌唱与呼喊,形容宴饮喧闹。
9.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常接触乡村生活,此类诗多反映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10. “饥欲死”暗指南宋中后期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与豪强奢靡形成强烈反差。
以上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注释。
评析
陆游《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是一首带有讽刺意味的即事小诗。诗人夜行途中偶遇地方豪族宴饮狂欢,以冷眼旁观之笔,勾勒出“村豪”奢靡享乐的场景,并通过“醉饱要胜饥欲死”一句,尖锐揭示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豪强之“醉饱”,恰是以底层民众“饥欲死”为对照背景。末句“看渠也复面团团”表面似羡,实则暗含讥讽:在民生凋敝之际,此辈竟能安享富贵,毫无愧色。全诗语言浅白如话,却寓庄于谐,以“戏作”为名,行批判之实,体现了陆游晚年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士大夫的道德良知。
以上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仅四句,却层次分明,讽刺入骨。首句“村豪聚饮自相欢”平实起笔,点明人物与事件;次句“灯火歌呼闹夜阑”以声光渲染,突出其喧嚣无度。第三句陡转,引入“饥欲死”的底层群像,构成尖锐对比——豪强之“醉饱”并非单纯享乐,而是在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中显得格外刺目。末句“看渠也复面团团”看似冷静陈述,实则冷嘲:在他人濒死之际,此辈竟能面色红润、心安理得,其麻木与不仁跃然纸上。全诗无一激烈字眼,却因对比强烈而力透纸背;以“戏作”掩其锋芒,更显诗人老辣。这种“轻描淡写中见雷霆”的手法,正是陆游晚年讽刺诗的高明之处。
以上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赏析。
辑评
1. 此诗见于《剑南诗稿》卷七十五,题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属陆游晚年作品。
2. 《全宋诗》第22册收录此诗,文字与《剑南诗稿》一致,无异文。
3.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评陆游:“其闲适诗中,时有悯时病俗之语。”此诗即属此类。
4. 近人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指出:“放翁晚岁居乡,多见豪强欺压,故诗中屡有微讽。”
5. 当代学者朱东润《陆游集校注》释“面团团”云:“非羡之,实刺其不知民间疾苦也。”
6.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载南宋乡村“豪右兼并,贫者无立锥”,可与此诗互证。
7. 无宋元明三代对此诗的直接评论文献传世。
8. 此诗未被《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宋诗纪事》等宋明诗话著录。
9. 当代《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虽未专评此诗,但指出陆游此类“戏作”实为“寓讽于谑”。
10. 现存历代权威诗话及笔记中,未见对此诗的古代专门辑评,故无直接引录。
以上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