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的景色夹杂着深秋的寒意,蝉鸣声与鸟叫声交织在一起。
雄壮的志向已经消磨殆尽,回望过往,内心仍不禁感到惊悸。
以上为【吴江岸】的翻译。
注释
1. 吴江岸:指今江苏苏州一带的吴江岸边,地处江南水乡,为古代文人行旅常经之地。
2. 晓色:清晨的天色。
3. 兼秋色:与秋天的景色交融,暗示时节为秋季,增添萧瑟之感。
4. 蝉声杂鸟声:蝉鸣与鸟叫混杂,以动衬静,突出清晨的清冷氛围。
5. 壮怀:宏伟的抱负或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
6. 销铄:消磨、损耗,多用于形容精神、体力或志气的逐渐丧失。
7. 尽:完全耗尽。
8. 回首:回顾过去,回忆往事。
9. 尚:仍然。
10. 心惊:内心震动、惊惧,此处指对过往经历的恐惧与伤痛记忆犹新。
以上为【吴江岸】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所作,题为《吴江岸》,虽短小精悍,却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诗人借清晨秋景抒写人生感慨,通过自然声音与视觉景象的描写,映射出内心的衰飒与对往昔壮志难酬的追忆。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苏轼晚年历经宦海浮沉后的心境变化——由豪放渐趋沉郁,但仍有余痛萦怀。“壮怀销铄尽”一句尤为沉痛,道尽英雄迟暮之悲,“回首尚心惊”更显往事不堪回首,情感张力极强。
以上为【吴江岸】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晨江岸图景:晓光微明,秋意袭人,蝉鸣未歇,鸟语初喧,视听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凄清的氛围。前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寓情于景,为后文的情感爆发埋下伏笔。第三句“壮怀销铄尽”陡然转折,将笔锋从外在自然转向内在心灵,直抒胸臆,表达理想破灭、年华老去的深切悲哀。结句“回首尚心惊”余韵悠长,不仅写出对政治风波的后怕,也透露出诗人一生屡遭贬谪、九死一生的精神创伤。短短二十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中少见的沉郁顿挫之美,与其早年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为【吴江岸】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极简而意极深,非经忧患者不能道。”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销铄’字下得重,见得精神俱敝。”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晚岁诗多含蓄,此篇直摅沉痛,盖念黄州、惠州之迁谪,故有‘心惊’之叹。”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其论苏诗云:“东坡晚年之作,往往于景物中见身世之感,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可为此诗注脚。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诗寥寥数语,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政治悲剧与心理创伤,‘心惊’二字尤具震撼力。”
以上为【吴江岸】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