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瘦削的竹子如同幽居的隐士,幽静的花儿宛如深闺中的处女。
枝头雀鸟忽高忽低地跳跃,惊动了花间的雨滴摇荡飞舞。
双翅一振似将腾空而起,众叶随之纷纷扬起。
可怜那采花的蜜蜂,腿上沾着清亮的花蜜来回奔忙。
若说有人天赋灵巧,那么春天的景色便跃然于笔墨纸素之间。
我早已知道您善于作诗,故寄上此诗,恳请您回赠美妙的诗句。
以上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其二】的翻译。
注释
鄢陵,即今河南鄢陵县。
王主簿:生平不可考。主簿,官职名。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
决将起:指将起而未起。《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决,急速。
悬知:猜想。
1. 书:题写。
2. 鄢陵: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王主簿:姓王的主簿(官职名),生平不详。
3. 折枝:中国画的一种题材,指截取花木的枝条入画,不画全株,常见于花鸟画。
4. 瘦竹如幽人:以“幽人”比喻竹子的清瘦高洁,暗含隐逸之意。
5. 幽花如处女:形容花朵清雅含蓄,如同未出阁的少女。
6. 低昂:上下起伏,此处形容雀鸟在枝头跳跃的姿态。
7. 摇荡花间雨:雀鸟动作引起花瓣颤动,仿佛花间雨滴也随之晃动。
8. 双翎:指鸟的两根尾羽,代指雀鸟。决将起:即将奋力飞起。
9. 纷自举:纷纷扬起,形容树叶因鸟动而震动。
10. 清蜜寄两股:蜜蜂后腿携带花蜜,古人称“携蜜”或“负蜜”,“股”指腿。
以上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其二】的注释。
评析
这是题画组诗的第二首,以王主簿折枝画为描写对象,至篇末以诗代简,表示愿意听到王主簿对写诗作画的“妙语”。
这组诗是苏轼用诗歌形式评论文艺作品的名篇,其中关于“形似”的见解颇受后人注目。虽然分为二首,但围绕“以诗题画”,由画到诗,再由诗到画,最后仍然归结到诗,离中有合,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密。在写作方法上,前首诗几乎全用议论,又是苏轼以“议论为诗”的一首代表作。宋人喜在诗中说理,不过,如不将哲理融于情景之中,就容易造成障碍,令人读来淡而寡味。但苏轼此诗,不但议论中肯独到,而且与情景描写配合有致,故能摇曳多姿,是诗歌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这首诗是苏轼为友人王主簿所画折枝花卉图而题写的第二首题画诗。全诗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画面意象,借物抒情,融自然之美与艺术之妙于一体。诗人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将竹、花、雀、蜂等元素赋予生命与情感,既展现画中景致的灵动,又赞美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末尾由画及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推重,并期待唱和,体现了文人之间以诗画相酬的雅趣。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苏轼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其二】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题画诗,继承了杜甫以来“题画赋诗”的传统,而又发展出更为自由灵动的表现方式。开篇即以“瘦竹”与“幽人”、“幽花”与“处女”相对,不仅形神兼备地刻画了画中植物的风姿,更注入了人格化的审美理想——清、静、雅、贞。中间四句转入动态描写,通过“低昂”“摇荡”“决将起”“纷自举”等一系列动词,使静态的画面顿时充满生机,展现出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尤其“摇荡花间雨”一句,虚实结合,既可能是真实雨滴,也可能是露水或视觉错觉,极具诗意美感。后四句转而写蜂,并顺势赞美画家技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说明其画作不仅是形似,更是神完气足,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凝于笔端。结尾点明作诗目的——期待对方回诗,语气温和而富有礼敬,体现文人间的精神交流与艺术共鸣。全诗结构严谨,由景及艺,由艺及人,层层递进,堪称题画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其二】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三评此诗:“写生之妙,全在神会。此诗状物如画,而寓意深远,非徒模形者可比。”
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坡公题画诸作,皆能摄其精神,不滞于迹。此诗‘瘦竹’‘幽花’二语,已得风骨;‘低昂’‘摇荡’,生动欲飞。”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此等诗须从画理体会。雀动而叶举,蜂劳而蜜清,皆物理之自然,而笔墨传之,尤为难能。”
4.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东坡题画诗,往往不粘不脱,超乎象外。如‘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兴象深微,非仅描摹而已。”
以上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