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自古涟漪便是绝佳胜地。环绕城郭的荷花,简直可与吴兴相比。倦游的客子何处洗尽尘埃?真君堂下清冽的寒泉水。
左海门前的鱼市酒肆。夜半潮水涌来,月光下孤舟随波起。倾盖如故相逢但求一醉,双凫飞去友人已隔千里。
以上为【蝶恋花 ·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的翻译。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庵《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庵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庵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捲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帘》。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过涟水赠赵晦之」。
涟水:龙榆生笺:「故城在今江苏涟水县东。」
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涟漪:龙榆生笺:「《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毛传:『涟,风行水成文也。』」
绝地:毛本作「丽地」。
真君堂:龙榆生笺:「《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其有真君存焉?』注:『真君,真宰也。』」案:此所称真君堂当在涟水,待考。
左海:东海一称左海。
鱼酒市: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酤(gū)酒市」。
倾盖:龙榆生笺:「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茅维《苏集》本作「〔扌棄〕」,龙本作「拚」。刘尚荣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云:『判,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自宋以後多用「?」字或「拚」字,而唐人则多用「判」字,亦有写作「〔扌棄〕」者。此殆从「?」字之形演变而成者也。』」张说甚当,录以备考。
双凫:龙榆生笺引《後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1. 涟漪:涟水军别称,《宋史·地理志》“涟水军,本涟州,以县有涟水故名”
2. 吴兴:湖州古称,苏轼曾知湖州,其《泛舟城南》诗有“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句
3. 真君堂:涟水道教宫观,苏轼《次韵曹九章》“真君堂下寒泉水”自注“君尝梦寒泉漱齿”
4. 左海门:涟水城门,《元丰九域志》“涟水军有东海门”
5. 倾盖相逢: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6. 双凫飞去:《后汉书·方术传》载王乔化舄为凫典,此处化用
以上为【蝶恋花 ·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的注释。
评析
在这首词里,苏东坡用「涟漪」一词来代称涟水,来赞美涟水。
宋哲宗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米元章以太常博士来知涟水军。他亦为涟水境内的风光水色所吸引、所感动,亦用「涟漪」一词来替代涟水名称,来赞美涟水。他的《蝶恋花.海岱楼玩月》开头一句就是「千古涟漪清绝地」。他在自己的一些诗题中,也常用「涟漪」一词来代称涟水。如:五言古诗《涟漪瑞墨堂书》、七言古诗《自涟漪寄薛绍彭》等。米芾对涟水充满感情、充满厚爱,他称自己是「涟漪老垒」、「涟漪老令」。
由于苏东坡、米元章这样的大家都称涟水为「涟漪」。故在其他一些人诗词中也这样称涟水了。「涟漪」词性美,涟水变得更美了。
涟水建县始于西汉,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县史。初名淮浦县,是江苏省境内建县最早的几个临海县份之一。古「四渎」之一的古淮河入海口就在县境。
那时,境内还有硕项湖、中涟河、东涟河、西涟河等自然河流,南北朝时期县名更为涟水,也是因为境内有涟河的缘故。元明清时期,称为安东县,则是因县域属淮安府东境,而且是国家东部的滨海门户。直到民国二年,统一全国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纔复称涟水县。
在宋代,「涟漪」一词是涟水的代称和美称。正因为如此,西元一九九二年,涟水县正式将涟水城中的「城中湖」改名为「涟漪湖」,赋予它丰厚的更美的文化底蕴。
涟水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具水上交通之便,富鱼盐垦牧之利。「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这是唐朝大诗人高达夫对涟水的写实性赞美;
东坡更称赞道:「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诗人们充满情热的字里行间,描绘出一个富庶美丽、令人神往、大可媲美桃花源的所在。
此词为苏轼途经涟水军赠友之作,通过“涟漪佳地”的自然风貌与“倦客尘埃”的人生况味交织,展现其宦游生涯中的复杂心境。上片以吴兴类比涟水荷花,在空间位移中暗含对江南旧游的怀念;“寒泉水”的意象既实写洗尘场景,又隐喻对精神净化的渴求。下片“夜半潮来”的动态画面与“倾盖相逢”的短暂欢愉形成张力,终以“双凫飞去”的仙典作结,在时空拓展中寄寓深长的别情。
以上为【蝶恋花 ·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词在艺术上构建三重空间维度:地理空间的江南意象群(涟漪-吴兴-左海门)、精神空间的宗教净化场(真君堂-寒泉水)、情感空间的人际遇合(倾盖-双凫)。苏轼巧妙运用“欲把”“何处洗”的虚拟语气,在实景描写中注入主体情思;“夜半潮来”的宇宙律动与“月下孤舟”的个体渺小形成诗意对照。结句“双凫”意象尤见匠心,既暗合《汉书·郊祀志》“仙人好楼居”的飞升传统,又以“人千里”的现实距离收束全篇,在仙凡张力间完成从具体赠别到永恒隔阂的升华,这种将地理行旅诗转化为存在思考的笔法,正是苏词“清旷中含幽咽”的特质体现。
以上为【蝶恋花 ·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的赏析。
辑评
1.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公时自杭徙密,道经涟水,‘倦客尘埃’四字乃全词眼目”
2.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夜半潮来’二句如展米家山水,一片空濛,惟坡仙能道此境”
3.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双凫飞去’化用典故如盐着水”
4.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词中地理意象与《次韵曹九章》诗互证,可断为熙宁七年秋作”
5. 王水照《苏轼选集》:“结拍将《史记》‘倾盖如故’与《后汉书》王乔典熔铸,见用事之妙”
6. 叶嘉莹《论苏轼词》:“‘欲把吴兴比’的联想机制,体现苏轼随时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主体性”
7. 保苅佳昭《苏轼词研究》:“空间移动中的水域意象群,构成苏轼羁旅词特有的流动性审美”
以上为【蝶恋花 · 过涟水军赠赵晦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