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以上为【步出夏门行 · 其四 · 土不同】的翻译。
注释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流澌:江河解冻时漂浮的冰块
锥不入地:极言土地冻结之坚硬
蘴藾:蔓菁与蒿草,泛指北方耐寒植物
士隐者贫:有才德的隐士生活贫困,反映汉末人才选拔机制的失效
勇侠轻非:勇武任侠者轻视法律约束,指代当时豪强横行的地方乱象
幸甚至哉:乐府诗固定结尾,源自《周易》“大幸之辞”
以上为【步出夏门行 · 其四 · 土不同】的注释。
评析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说的是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为此作者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
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回师途经河朔地区的写实之作。前八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北地酷寒的独特景象,“锥不入地”与“冰坚可蹈”的极端描写,凸显了征战环境的艰苦卓绝。后四句笔锋陡转,由自然景象切入社会观察,“士隐者贫”与“勇侠轻非”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乱时期人才埋没、法纪不彰的社会痼疾。全篇在雄浑的自然描绘中注入深沉的社会关怀,展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
以上为【步出夏门行 · 其四 · 土不同】的评析。
赏析
此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开篇四句以动态视角展现“流澌浮漂”的河朔冬景,中间四句通过“锥不入地”与“冰坚可蹈”的静态特写,形成视觉张力。后四句的社会观察尤见深度,“士隐”与“勇侠”的并置,既延续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传统,又暗含诗人求贤若渴的政治焦虑。全诗将地理风土、军事体验、社会批判熔铸一体,在苍劲雄浑的笔触中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与组诗中“神龟虽寿”的乐观豪迈形成鲜明对照,共同构建了曹操诗歌“沉雄悲壮”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步出夏门行 · 其四 · 土不同】的赏析。
辑评
钟嵘《诗品》将曹操诗列于下品,评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土不同》之篇,可谓实录。”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题辞》:“《步出夏门》四章,孟德诗史也。《土不同》悲河朔之凋敝,与《蒿里行》同其恻怛。”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士隐者贫’二语,揭破汉末积弊。孟德眼光,自超时将。”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写朔土严寒,如在目前。后四句忽发悲音,是英雄恤民本色。”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土不同》篇骨力雄劲,直书所见,不事雕饰,而苍莽之气毕现。”
以上为【步出夏门行 · 其四 · 土不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