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团扇到了秋天便如同凋败的荷叶一般被弃置,其上的丹青彩绘也仿佛昔日松萝的旧影。一时的被任用或舍弃并非由我所能决定,可当整个世间都处于炎热潮湿的时节,我又怎能独善其身、安然自处呢?
以上为【扇】的翻译。
注释
1.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多为女子所用,亦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2. 经秋:经历秋天,指扇子在秋季被弃置不用。
3. 败荷:枯萎凋零的荷花,比喻衰败之物。
4. 丹青:原指绘画颜料,此处代指扇面上的图画。
5. 仿佛:依稀相似,犹言“好像”。
6. 松萝:一种攀附于松树上的藤类植物,常用于山水画中,象征隐逸高洁。
7. 一时用舍:指一时被任用或被弃置,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8. 非吾事:不取决于我,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9. 举世:整个社会、天下之人。
10. 炎时:炎热的季节,喻指世道纷扰、权势炙手可热之时。
以上为【扇】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扇”为题,实则托物言志,借扇子在夏用秋废的命运,抒发诗人对仕途浮沉、人生际遇的感慨。前两句写扇之形貌与命运,后两句转入哲理思考,表达出一种超然中带有无奈、清醒中蕴含悲凉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简练,意象深远,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与深沉并存的风格。
以上为【扇】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扇”起兴,却不止于咏物。首句“团扇经秋似败荷”,将团扇比作秋日枯荷,形象地写出其由盛转衰的命运,暗含美人迟暮、才士见弃的哀婉。次句“丹青仿佛旧松萝”,进一步描写扇面画迹斑驳,昔日清雅的松萝景象已模糊不清,既写物之残损,也寓示理想与往昔风华的消逝。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物及人:“一时用舍非吾事”,坦承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而“举世炎时奈尔何”,则以反问收束,既有对现实炽热权势的冷眼旁观,又透露出无法逃避的深切无奈。全诗看似平淡,实则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在政治挫折中修炼出的豁达与清醒。
以上为【扇】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卷三十二引清·吴之振评:“东坡此作,托意深远,以扇之弃用于秋,喻士之进退有时,非由己也,语短而味长。”
2. 《历代诗话》引清·纪昀评:“语极淡而感慨极深,‘举世炎时奈尔何’一句,有万端交集之感,非阅历深者不能道。”
3. 《苏诗汇评》引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借扇抒怀,不着痕迹。末二语尤觉沉痛,盖东坡屡遭迁谪,用舍不由人,故有此叹。”
以上为【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