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手持这面百炼而成的菱花镜,换取他那竹叶美酒的十旬杯。
蹙眉厌恶衰老终难避免,蘸甲畅饮欢愉即刻到来。
美丑过于分明易招忌讳,像松乔二仙般超脱可绝猜疑。
比较二者功力相差千万,且任菱花镜徒然映照白玉台。
以上为【和乐天以镜换酒】的翻译。
注释
1. 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此诗为刘白唱和之作
2. 菱花百鍊镜:唐代铜镜纹饰,百炼指精工锻造
3. 竹叶十旬杯:竹叶青酒,十旬指酒龄长久
4. 颦眉:皱眉,西施捧心典故的化用
5. 蘸甲:酒满沾指甲,唐代欢饮习俗,《猗觉寮杂记》"酒斟满,捧觞蘸指甲"
6. 松乔:赤松子与王子乔,道家仙人,《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7. 白玉台:仙人居所,《汉武帝内传》"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上诣白玉台"
以上为【和乐天以镜换酒】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戏谑笔调探讨生命哲学,通过"菱花镜"的如实映照与"竹叶杯"的即时欢愉对比,展现刘禹锡对衰老问题的豁达态度。诗人巧妙将"颦眉厌老"的自然反应与"蘸甲须欢"的主动选择并置,在"松乔俱傲"的仙道意象中,完成对世俗价值观的诗意超越。
以上为【和乐天以镜换酒】的评析。
赏析
此诗首联以物易物的新奇构思,暗合《周易》"交易而退"的古老智慧。颔联"颦眉"与"蘸甲"的肢体语言对比,精准捕捉面对衰老的两种态度:前者被动抗拒,后者主动超越。颈联提升至哲学高度,"妍丑太分"暗讽世俗的分别心,"松乔俱傲"则彰显齐物逍遥的境界。尾联"校量功力"的谐谑语气,既呼应白居易原诗的戏作性质,又以"白玉台"的仙家意象将俗物交易升华为精神对话。全诗在七律严谨格律中流转自如,"厌老难去"与"须欢便来"的工对,体现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辩证思维。
以上为【和乐天以镜换酒】的赏析。
辑评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梦得此作,谐谑中见理趣,'颦眉厌老终难去'实乃解乐天'镜中老翁'之叹。"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五:"刘宾客'蘸甲须欢便到来'较白傅'且喜杯中物'更见主动之乐,此其豪劲处。"
3.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结句'好去从空白玉台',镜既换去,仍以仙家白玉台收束,见身虽在世而心已登仙,与《陋室铭》'何陋之有'同一机杼。"
4. 今·卞孝萱《刘禹锡年谱》:"此诗作于大和三年苏州刺史任上,时白居易以秘书监分司东都,二人诗简往还多涉老病主题,然梦得总能力破馀地。"
以上为【和乐天以镜换酒】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