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寂莫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
秦兵西来取钟簴,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
翻译
渚宫寂寞地依傍着古老的郢都,楚地一片荒茫,已非昔日的根基。
两位先王的台阁早已荒芜衰败,更不用说追溯那遥远的纵横争战时代了。
当年楚王狩猎归来击响灵鼓,勇猛的武士驾舟张罗水上的嬉戏。
钓鱼不再计较鱼鳖多少,甚至用千石大鼎烹煮蛟龙与螭龙。
那时郢人建造宫殿,其构思之精巧堪比古代名匠公输般与倕。
高耸的飞楼百尺俯瞰湖水,楼上聚集着燕赵之地的众多美女。
他们迎风而立,神态自得,令宋玉为之写下动人的《楚辞》。
秦军西来夺取钟簴礼器,昔日宫殿沦为禾黍丛生的凄凉之地。
千年来的壮丽景象已不可再现,如今所存的建筑也已低矮破败。
池塘干涸,原野空旷,楼阁显得格外渺小,唯有深密的竹林藏匿着狐狸。
高台之上曾有的绛色帐幕如今谁还能见到?台下只有野水泛着清波涟漪。
绿色的窗扉、朱红的大门在春日里紧闭,仿佛能想象屋内有人弹奏红色丝弦。
即便是迂腐的儒生也懂得欣赏声色之美,何必终老还只谈论周孔之教呢?
沙边泉水半干,草堂尚在,破旧的窗户没有窗纸,冷风飕飕吹入。
陈公(或指南朝梁元帝萧绎,封湘东王)的行迹离今并不遥远,七瑞之物为何如今却寥落无存?
百年间人事几经变迁,恐怕这地方终将荒废成一片空荡的陂塘。
谁能为我寻访那些遗迹?荒草之间或许还埋藏着湘东王的碑石。
以上为【渚宫】的翻译。
注释
1. 渚宫:春秋时期楚国的别宫,位于今湖北江陵,为楚国重要行宫之一。
2. 古郢:即郢都,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遗址。
3. 二王:或指楚庄王、楚灵王等有作为的楚君,亦可泛指楚国历代君主。
4. 卤莽:荒芜,草木丛生,引申为衰败荒凉。
5. 纵横时:指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政治军事斗争时代。
6. 灵鼓:祭祀或庆典用的鼓,象征楚国礼乐文化。
7. 水嬉:水上游戏或操练,反映楚人善舟习水的特点。
8. 般与倕:即公输般(鲁班)和工倕,传说中的古代巧匠,喻建筑技艺高超。
9. 绛帐:红色帷帐,常指讲学之所或贵族居所,此处或指梁元帝讲经处。
10. 湘东碑:指南朝梁元帝萧绎为湘东王时所立碑刻,或其死后相关纪念物,代指六朝遗迹。
以上为【渚宫】的注释。
评析
本诗为苏轼途经江陵(古郢都)时凭吊渚宫遗址所作,借古抒怀,感慨历史兴亡与人事变迁。诗人以“渚宫”为中心,串联起楚国盛时的繁华、秦灭楚后的衰败、六朝遗踪的湮没,层层递进,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视野。全诗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语言雄浑而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往昔文明辉煌的追慕,又流露出对现实荒凉的无奈与哲思。末句寄望访碑,暗含文化传承不绝之意,体现苏轼作为文人的历史责任感。
以上为【渚宫】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寂莫”“荒茫”定下苍凉基调,直写渚宫衰败之景,随即回溯楚国鼎盛时期的奢华生活——猎罢击鼓、水嬉操舟、巨鼎烹龙、美人列楼,极尽铺陈之能事,凸显历史反差。继而转入理性反思:即便巧夺天工的建筑、才情横溢的文学(如宋玉楚辞),也无法阻挡秦兵西来、故宫禾黍的命运。时空转换之间,盛衰之感扑面而来。
诗中“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一句,画面壮丽,富于视觉冲击力;“破窗无纸风飔飔”则笔锋陡转,细致入微地刻画当下破败之境,形成强烈对比。苏轼并未止步于伤古,而是进一步思考文化延续的问题:“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看似调侃,实则表达对人文精神全面理解的态度——真正的儒者不应排斥美与情感。结尾由景及情,发出“谁能为我访遗迹”的呼唤,寄托文化寻根之愿,余韵悠长。
全诗用典自然,音节铿锵,属典型的苏轼早期七言古风风格:气势恢宏而不失细腻,议论穿插于描写之中,体现了其“以文为诗”的特点。
以上为【渚宫】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十五:“此诗追述楚宫兴废,感慨深沉,语带悲壮,盖轼初出仕时过荆渚所作,已有忧世之意。”
2.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语:“通篇以‘不可复’三字为眼,从古及今,一气旋转,结处望访湘东碑,尤见文献之思。”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五:“此诗专咏渚宫,而意括楚、梁两代,识见宏远。‘千年壮观不可复’一句,足以括尽千古兴亡之理。”
4.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东坡此作,全从杜陵《秋兴》《咏怀》诸篇化出,而自具跌宕之致,不袭形貌而得其神髓。”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发端便见苍茫,中幅铺张旧事,转折处如惊涛骤至,收束归于静冷,真大家手笔。”
以上为【渚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