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竹节经露水洗涤更显皎洁,竹枝在清风中摇曳如青玉晃动。
竹姿柔韧坚贞犹如君子,无论何地都能扎根生长。
以上为【庭竹】的翻译。
注释
铅粉节:以女子妆粉喻竹节表面白霜,突出其洁净。
青玉枝:竹枝色如青玉,显其清贵质感。
依依:此处形容竹枝柔韧飘摇之态。
无地不相宜:化用《诗经·卫风·淇奥》“绿竹猗猗”,强调竹的生命力。
以上为【庭竹】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竹喻君子之德,前两句通过“露涤”“风摇”勾勒竹的洁净与坚韧,后两句直抒其“无处不宜”的适应力。刘禹锡借竹表达对士人气节的推崇:真正的君子应如庭竹,身处逆境仍保持本色,随遇而安却坚守本心。全诗语言简练,意象清雅,托物言志中暗含作者屡遭贬谪而志节不改的精神内核。
以上为【庭竹】的评析。
赏析
意象塑造:融合自然物象与人格象征,竹节经露水涤荡暗喻君子历经磨难而高洁,风中青玉枝彰显柔中带刚的品格。
空间哲学:“无地不相宜”既写竹的顽强生命力,更揭示刘禹锡“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心境,与其“沉舟侧畔千帆过”之句精神相通。
艺术手法:白描与拟人并用,末句直抒胸臆,由物及人完成意境升华。全诗仅二十字,却构建出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以上为【庭竹】的赏析。
辑评
明人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梦得(刘禹锡)咏物,每于琐细中见天地之理。‘无地不相宜’五字,说尽君子处世之智。”
清人乔亿《剑溪说诗》: “刘宾客(刘禹锡)《庭竹》短章,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得竹之神复得君子之髓。”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露涤风摇,写竹之貌;依依相宜,传竹之神。通篇不著一‘德’字而德性自现。”
以上为【庭竹】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