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将要启程却又停下脚步,深情地回顾,言语恳切不倦。
若心中有所感怀,便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
洋洋洒洒千言诗句,文采粲然地陈列眼前。
酒杯传递间笔已落纸,文思敏捷,毫无迟疑思索的痕迹。
以上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将行复止:正要出发却又停下,形容依依惜别之情。
2. 眷言孜孜:眷然顾念,言语恳切不倦。“眷言”出自《诗经》,意为回望、顾念;“孜孜”指勤勉、恳切之貌。
3. 苟有于中:如果内心有所感触。“苟”,倘若;“中”,内心。
4. 倾倒出之: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5. 奕奕:盛大、众多的样子,此处形容诗篇数量多且光彩焕发。
6. 粲焉:鲜明、灿烂的样子,形容文辞华美。
7. 觞行笔落:酒杯正在传递,笔已落纸,形容边饮边写,情景交融。
8. 了不容思:完全不需要思考,形容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9. 庞参军:指陶渊明诗中的友人庞参军,苏轼此作为拟和原作而作。
10. 和陶:苏轼晚年贬谪期间大量追和陶渊明诗,共作和陶诗百余首,此为其一。
以上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拟和陶渊明《答庞参军》所作六首之一,体现了苏轼对陶渊明人格与诗风的敬仰与追慕。全诗以真挚情感为基调,描写了临别之际与友人倾心交谈、即兴赋诗的情景,展现了文人之间以诗会友、心无隔阂的精神交流。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厚情谊,既继承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又融入了苏轼特有的才情奔放与挥洒自如。诗中“了不容思”一句尤为精妙,表现了诗人灵感迸发、文不加点的创作状态,是其才思敏捷的真实写照。
以上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为拟古之作,却毫无模拟之迹,反显真情流露。开篇“将行复止”四字,刻画出离别时踌躇不舍之态,极具画面感。“眷言孜孜”进一步渲染了情深意切的对话氛围。三、四句由行为转入内心,说明情感的抒发是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非刻意为之,体现出苏轼崇尚“有感而发”的诗学理念。后四句转写诗酒酬唱之乐,“奕奕千言,粲焉陈诗”极言诗作之丰美,既有数量之盛,亦有文采之焕然。“觞行笔落”将饮酒与写作融为一体,展现文人雅集的典型场景。结尾“了不容思”更是点睛之笔,凸显苏轼才情横溢、倚马可待的文学气质。全诗节奏流畅,情理交融,既致敬陶渊明的冲淡自然,又彰显自身豪逸洒脱的个性,堪称“和陶”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和陶诸作,独得渊明冲澹之致,而才气纵横处,终是坡公本色。”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此诗写临别倾谈,情真语畅,‘了不容思’四字,写出才人落笔神速之妙。”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集中和陶诸篇,此等最得陶之性情,而笔力犹自雄健。”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和陶,非徒形似,实取其安贫乐道、旷达自遣之精神,此诗‘倾倒出之’,即见其胸襟坦荡。”
5. 王水照《苏轼选集》:“此诗以简洁语言再现文人唱和场景,‘觞行笔落’生动传神,体现苏轼对诗歌创作即时性的高度重视。”
以上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