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烨苍龙宿,腾光射斗杓。
嘉时钟间气,○契在丛霄。
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
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
十载霜威重,连○弊俗消。
赐环归画省,鸣玉率英寮。
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
谠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
高情真邈邈,逸气更飘飘。
仙果虽迟熟,灵椿信后凋。
翻译
光辉灿烂的苍龙星宿闪耀,光芒直射北斗星柄。
美好的时节汇聚天地间的灵气,英才应运而生,契合于九重天霄。
在风云际会之时感时而起,承蒙君恩如雨露润泽朝堂。
以史官之才执笔删削、记录是非,奉使四方,政绩化为百姓传颂的歌谣。
十年来执法威严,积弊陋习逐渐消除。
被召回朝廷任职中书省,身佩玉饰,引领群英同僚。
国家大典仍需咨询长者,恭敬辅佐君王如贤臣佐尧。
正直敢言于宫廷奏对之所,端庄严肃立于皇帝听政之殿。
众人都称道他家族门第兴旺可喜,谁说通达天路遥不可及?
如今真龙已入池沼,三只凤凰并列展翅高飞。
治国之道在于调和鼎鼐(比喻宰相之职),深谋远虑岂屑于权术取巧?
高尚的情怀确实超然物外,飘逸的气度更显洒脱不羁。
仙果虽成熟较晚,灵异的椿树确信能后凋长青。
东山隐居又何足羡慕?终将登临仙境,追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的仙人。
以上为【寿叔文】的翻译。
注释
1. 烨烨苍龙宿:烨烨,光辉明亮貌;苍龙宿,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合称“苍龙”,此处象征杰出人物或祥瑞之兆。
2. 腾光射斗杓:斗杓,即北斗七星的斗柄;此句形容星光璀璨,直指北极中枢,暗喻人才出众,影响朝纲。
3. 嘉时钟间气:嘉时,美好时代;钟,汇聚;间气,古人认为圣贤降世乃天地精华所聚,非正统之“正气”,而是“间出”的英才之气。
4. 史才资笔削:笔削,指修史时的褒贬裁断,《春秋》有“笔则笔,削则削”之说,喻指具有历史评判能力。
5. 使指载歌谣:奉命出使,政绩卓著,百姓为之传唱歌谣,表示深受爱戴。
6. 十载霜威重:形容执法严厉公正,历时十年,威望崇高;霜威,喻刑罚肃厉。
7. 连○弊俗消:原文缺字,据上下文推测可能为“连城”或“连境”,意指所辖之地旧弊尽除。
8. 赐环归画省:赐环,古代官员被贬后召回复职称“赐环”;画省,即尚书省,因壁画精美得名,代指中央官署。
9. 鸣玉率英寮:鸣玉,古人佩玉行走时发出声响,象征身份高贵;英寮,杰出同僚。
10. 三凤并仪○:典出《北史·薛道衡传》:“兄弟三人,并有才学,时号‘三凤’”,喻叔文与其兄弟皆才德出众;“仪”为凤凰栖止,象征吉祥与高洁。
以上为【寿叔文】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为“寿叔文”所作的一首赠诗,内容庄重典雅,兼具颂扬与劝勉之意。全诗以星象起兴,借天文喻人事,赞颂叔文德才兼备、应运而出,历经磨砺而终获重用。诗中融合了儒家治世理想与道家超然情怀,既肯定其政治功绩与道德风范,又寄望其继续担当重任、成就大业。末尾以修道成仙作结,表达对其人生境界的极高推崇。整体结构严谨,用典精切,气势恢宏,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雄浑深邃的风格特点。
以上为【寿叔文】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典型的宋代赠官酬唱之作,采用五言排律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辞采华赡而不失骨力。开篇以天文起兴,将人物置于宇宙时空的大背景之下,赋予其神圣性与使命感。“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两句,既写际遇之难得,也体现士大夫感恩图报之心。中间数联层层递进,从才能、政绩、品德到地位逐一铺陈,展现出一位理想型士大夫的形象。尤其“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一联,突出其文治之功;“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则将其比作古之贤臣,抬升至道德典范的高度。结尾转入哲理升华,“道在须调鼎”强调经世致用,“高情真邈邈”转向精神超越,最终以“蹑松乔”收束,将现实功业与神仙理想融为一体,反映出宋人融合儒道的思想特征。全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堪称苏轼赠答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寿叔文】的赏析。
辑评
1. 《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诗集提要》:“苏轼诗才宏富,出入百家,而气体高妙,往往于寻常题咏中见其胸襟抱负。”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此等诗气象堂皇,用事精确,非徒夸饰者所能仿佛。‘一龙今在沼,三凤并仪’二语尤见典重。”
3.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诗眼》云:“东坡赠人诗,多寓规诲于褒美之中,此所谓温柔敦厚之教也。”
4.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苏子瞻诗如雄鹰搏兔,势不可遏,然亦有含蓄深远之作,如此诗之类是矣。”
5.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论宋诗亦言:“苏黄并称,苏以才胜而不忘矩矱,观其赠答诸作,皆有寄托,非泛泛颂谀者比。”
以上为【寿叔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