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龙眼与荔枝,虽品种不同,却同出一源,如同甘草与橘树一般。它们的滋味各有千秋,一时难以评判高下。令人惊叹的是,在遥远的西海之滨,生长着如美玉般的琪树(指龙眼树),枝上果实累累,宛如桃李,颗颗流淌着如乳般的甘美汁液。远望仿佛流星坠落天空,又似明珠重返浦口。地方图志未曾记载它的珍贵,帝王的珍馐中也难得见到。然而龙眼外皮粗糙干裂,并不因此显得卑微,反而以其光彩照人点缀于雕花食盘之上。身处蛮荒之地并非你的耻辱,反而幸运地避开了杨贵妃专宠荔枝带来的污名。
以上为【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的翻译。
注释
1. 廉州:唐代至宋代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盛产龙眼。
2. 质味殊绝:品质与味道极为出众。
3. 可敌荔支:可与荔枝相媲美。敌,匹敌。
4. 异出同父祖:虽种类不同,但同属无患子科,亲缘相近。
5. 端如甘与橘:正如甘草与橘树,虽味不同,皆为佳品。
6. 琪树罗玄圃:琪树,仙树,美玉般的树木;玄圃,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境,此处形容龙眼树如仙境奇树。
7. 累累:果实繁多的样子。
8. 流膏乳:形容龙眼果肉晶莹润泽,汁液丰盈。
9. 皴皮生:果皮粗糙开裂,与荔枝光滑不同。
10. 幸免妃子污:指唐玄宗为杨贵妃千里运送荔枝,导致荔枝被视为奢侈象征;龙眼未受此牵连,故称“幸免”。
以上为【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贬谪岭南期间所作,借咏廉州(今广西合浦一带)龙眼,抒发对物产风土的独特审美与人生感慨。诗人以龙眼与荔枝并提,既肯定其品质“殊绝”,又通过对比凸显龙眼虽处边远却自有高洁品格。诗中“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一句尤为深刻,既是对龙眼命运的赞美,也暗含诗人自身被贬南荒却保持清操的自况。全诗语言清丽,比喻新颖,寓哲理于咏物之中,体现了苏轼“托物言志”的一贯风格。
以上为【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的评析。
赏析
苏轼此诗以“廉州龙眼”为题,实则借物抒怀。开篇即以“龙眼与荔支”对比,提出“未易相可否”的客观评价,体现其理性审美。继而描绘龙眼生长环境之奇美——“西海滨”“琪树罗玄圃”,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意境。以“星陨空”“珠还浦”比喻果实之璀璨,极富想象力。后转入对龙眼外貌与地位的辩证思考:“皴皮”虽陋,却不掩其内在光华,“雕俎”之上仍能焕发光彩。结尾二句升华主题:身处“蛮荒”非耻,反因远离权力中心而保全清白,巧妙呼应自身贬谪处境。全诗结构严谨,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充分展现苏轼在逆境中豁达超然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二十引查慎行曰:“此诗以龙眼比德,谓虽产遐荒,而本质清华,不因地贱。末语尤见风骨。”
2.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评:“通篇寓意深远,‘幸免妃子污’五字,冷语刺世,亦自写其高洁不染之怀。”
3.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云:“借龙眼之微,寄身世之感,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4. 《宋诗钞·东坡集》评:“咏物而不滞于物,转折自如,气象宏阔。”
以上为【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