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蓬莱阁下的海中石峰,如玉般挺立,颜色始终不变。它孤根深扎,抵御着滔天巨浪的冲击,云雾缭绕的岩骨常被海浪侵蚀而破碎。海神阳侯不断冲刷它的棱角,暗处的海水在夜光下泛出奇异光彩。在那累累如弹丸的碎石之间,有些细小如珍珠串。整个阎浮世界不过如大海中的一朵泡沫,真实与虚妄究竟何在?我将这石头带回,袖中仿佛藏有整片东海。慈悲的老者(或指佛)垂目观照,俯仰之间已洞悉天地大道。将此石置于盆盎之中,每日可与山海相对。待明年菖蒲生根,盘结缠绕不可分解;若有蟠桃生长,早晚之间便值得期待。
以上为【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的翻译。
注释
1. 文登蓬莱阁:位于今山东烟台蓬莱区,濒临渤海,为古代登州名胜,传说为仙人所居之地。
2. 弹子涡:指海浪长期冲刷岩石形成的圆形凹坑或圆滑石子,状如弹丸,故称。土人即当地人。
3.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此诗作于其晚年贬谪期间,具体时间不详,但风格近于惠州、儋州时期之作。
4. 蓬莱海上峰:指蓬莱附近海中礁石或岛屿,传说蓬莱为海上三神山之一。
5. 玉立色不改:形容石峰挺拔坚贞,色泽如玉,不受风浪侵蚀而变。
6. 孤根捍滔天:谓岩石根基孤立却能抵抗汹涌海浪。捍:抵御。
7. 云骨有破碎:岩石如云般缥缈之骨亦遭海浪击碎,喻自然之力无情。
8. 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一说为大禹臣子溺死为神,主掌洪水。
9. 阴火发光彩:夜间海水拍打岩石,浪花反光如幽火闪烁,或指磷光现象。
10. 阎浮一沤耳:阎浮提(Jambudvīpa),佛教术语,指人类所居之南赡部洲;沤,水泡。意谓世界如海中泡沫,短暂无常。
11. 袖中有东海:化用“袖里乾坤”典故,道家语,言方寸可纳万物,表现诗人胸襟广大。
12. 垂慈老人眼:或指佛陀慈悲俯视众生之眼,亦可理解为智者静观天地。
13. 了大块:了,明了;大块,指大地或自然整体,《庄子》有“大块载我以形”。
14. 盆盎:泛指盆类器皿,此处用于供养奇石,仿效文人清供传统。
15.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可延年益寿,常与修道、辟邪相关。
16. 蟠桃:神话中西王母所植仙桃,三千年一熟,食之长生,象征仙境与永恒。
以上为【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借登临蓬莱阁所见奇石,抒发对自然、人生、宇宙哲理的深刻体悟。诗从写景入手,描绘海浪冲击下形成的“弹子涡”奇观,继而由物及理,以微小之石引发宏大宇宙之思。诗人将一块海边碎石视为“袖中有东海”,化无限于有限,体现其“一即一切”的禅宗式思维。末尾寄望菖蒲连络、蟠桃生长,既有对生命延续的期盼,也暗含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全诗融写景、咏物、哲思于一体,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是苏轼晚年哲理诗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起笔写景,以“蓬莱海上峰”开篇,营造出仙境氛围。“玉立色不改”既赞石之形质,亦寓人格坚守之意。接着描写海浪侵蚀之状,“孤根捍滔天”展现顽强生命力,“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二句尤为奇警:前者写自然伟力削平棱角,后者描摹夜浪荧光,视觉与想象交融,极具画面感。
转入哲理层面,“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由宏观转向微观,再以“阎浮一沤耳”陡然提升至宇宙视角,顿显个体之渺小与存在之虚幻。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虚无,反而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逆转情绪——外物虽微,心量可纳沧海,体现了苏轼“物我两忘”“随缘自适”的人生境界。
结尾寄托希望:“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将自然缩影引入日常生活;“菖蒲根连络”“蟠桃生”则暗含道家养生、升仙之愿,亦可能是对精神家园重建的象征。全诗由实入虚,又由虚返实,完成一次心灵的巡游,充分展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
以上为【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此诗以小见大,托物寓意,得禅家‘芥子纳须弥’之妙。‘袖中有东海’一句,气象宏阔,非东坡不能道。”
2.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云:“东坡爱石成癖,尝取蓬莱碎石养于案间,赋诗云‘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盖寓其旷达之怀。”
3. 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评:“‘阎浮一沤耳’五字,摄尽万法;‘袖中有东海’五字,包罗天地。东坡胸次,真不可测。”
4. 清·沈德潜《唐宋诗醇》评:“此诗似不经意而出,而意味深长。写石而及宇宙,养石而望仙苗,皆坡公晚岁心境之写照。”
5.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在论及宋代文人赏石风气时指出:“苏子瞻取海石归养,赋诗寄意,实开后世文人清供之先河。”
6. 当代学者莫砺锋《苏轼诗词选》评:“此诗融合自然观察、哲学思考与生活情趣,典型体现了苏轼‘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