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
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
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翻译
积雪压得桃李难以舒展,春日的心意又有谁能欣赏?
淮水泛着寒光,山色仿佛被它酿成,归去的念头早已浓厚。
我也是厌倦了漂泊的人,承蒙君恩,却因疏懒而无所作为。
想挽留你这位正直之士,陪伴我这迟暮衰老的身影。
官吏的考核不过些微升斗之利,人生道路却艰难如以铅舂谷。
怎能用短暂如露电般的生命,静待获取高官厚禄?
年轻时白白经历百战,市井之人反倒早早受封。
谁肯年老时还守在边关,白发苍苍望着黄昏的烽火?
你的去意已决,我的劝说又怎能改变?
只遗憾没有像张咏(乖崖)那样的前辈,为我消除心中郁结的块垒。
我的田产在荆溪之上,日常饮食粗茶淡饭尚可自给。
多么怀念那江南之路,或许我们终将在林下重逢。
以上为【送路都曹,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路都曹:姓名不详,“都曹”为官职名,唐代以来掌管州府事务的佐吏,宋代沿置,此处或指地方属官。
2. 积雪困桃李:比喻贤才受压抑,不得舒展。桃李象征美好事物或人才。
3. 春心谁为容:春意虽生,却无人欣赏,暗喻怀才不遇。
4. 淮光酿山色:淮水反光映照山峦,仿佛酝酿出一种朦胧景色。“酿”字拟人化,增强诗意。
5. 君恩系疏慵:承蒙皇恩,却因性情疏懒未能尽职,自谦之语。
6. 耿介士:指正直有操守之人,赞美路都曹。
7. 衰迟踪:年老行动迟缓的行迹,苏轼自称。
8. 吏课升斗积:官吏考绩所得仅升斗之禄,形容俸禄微薄。
9. 崎岖等铅舂:比喻仕途艰难,如同用沉重的铅杵舂米,极言劳苦而效率低。
10. 露电身:生命短暂如朝露、闪电,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11. 市人看先封:世俗之人反而率先获得封赏,讽刺功名非凭才德。
12. 抱关望夕烽:守门小吏守望边疆烽火,喻职位卑微而责任沉重。
13. 乖崖老:指北宋名臣张咏,号“乖崖先生”,以刚直敢言著称,苏轼敬仰其为人。
14. 芥蒂胸:心中郁结的怨恨或不平。
15. 荆溪:地名,一般认为在今江苏宜兴一带,苏轼曾在此购置田产,有归隐之意。
16. 伏腊亦粗供:祭祀与岁时节令所需勉强可以供应,言生活简朴但足用。
17. 林下逢:指退隐后在山林间相会,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以上为【送路都曹,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路都曹所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全诗以“归意”为主线,借自然景象抒写人生感慨,既有对仕途艰险、宦海沉浮的厌倦,也有对友人高洁志节的敬重与挽留之意。诗人将自身命运与友人选择对照,表达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无奈。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情调苍凉而不失旷达,体现了苏轼晚年思想趋于淡泊、追求精神自由的特点。诗中多处用典自然贴切,结构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情生叹,最终归于平和期待,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送路都曹,并引】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兼抒怀之作,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开篇以“积雪困桃李”起兴,既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又隐喻人才受抑的社会现实,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接着以“淮光酿山色”写景转情,巧妙引出“归意浓”的心理状态,过渡自然。
中间部分转入对友人与自身的双重观照:一方面赞美方正之士,欲留其共度晚年;另一方面自述仕途疲惫、理想落空,流露出深刻的幻灭感。“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两句尤为沉痛,道尽小官僚在体制内的挣扎与无力。
随后连用“露电身”“市人先封”“抱关望烽”等意象,强化了对功名虚妄的批判和对人生短暂的悲悯。结尾则回归平静,以“荆溪田产”“林下相逢”作结,寄托退隐之志与友情之恒,余韵悠长。
全诗语言凝练,情感跌宕,既有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责任感,又具道家“知足抽身”的智慧,在苏轼晚期诗歌中具有代表性。
以上为【送路都曹,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淡而情深,于送别中见出处大义,非徒作离愁者可比。”
2.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三十五:“起句奇警,‘酿’字尤妙。通篇感慨淋漓,而收束于恬淡,得风人之旨。”
3. 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语:“‘崎岖等铅舂’一句,状仕途困顿入骨,非亲身经历不能道。”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元符以后,公将老矣,故多衰迟之叹,而于耿介之士尤加敬重,可见晚节。”
5.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结句含蓄深远,‘怀哉江南路’,非独送人,实自写归志也。”
以上为【送路都曹,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