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湾溪水如剪裁的翠色绸缎映照衣巾,九座山峰似环佩由青玉雕琢而成。
孕育英才本就需山川灵秀之气,择地建居更无市井喧嚣之扰。
三代清白的家风门第依然保持,十年往日的行踪足迹已渐消逝。
何时荣归故里与君再度携手,切莫辜负隐士长久以来的相邀。
以上为【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的翻译。
注释
1. 太初:王安石兄长王安仁的字
2. 一水:指溪流
3. 衣巾:衣冠,代指士人
4. 翠绡:翠色薄绸
5. 九峰:泛指群山
6. 环佩:玉制佩饰
7. 青瑶:青玉
8. 山川气:天地灵秀之气
9. 卜筑:择地建屋
10. 三叶:三代
11. 素风:清白的家风
12. 门阀:门第阀阅
13. 履綦:足迹
14. 归荣:辞官荣归
15. 幽人:隐士
以上为【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精工典丽的语言构建出世外桃源般的隐逸图景,通过"衣巾剪翠绡""环佩刻青瑶"的通感手法,将自然山水转化为艺术珍品。后两联由景及人,在门风传承与岁月流逝的对照中,既表达对兄长的敬慕,又暗含急流勇退之志,体现王安石晚年诗风"精严而流丽"的特质。
以上为【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王安石晚年诗艺的臻境。首联以"剪翠绡""刻青瑶"的工笔写景,既见山水形貌,更显人格化的清高气质,与魏晋山水诗的玄远一脉相承。颔联"生才故有山川气"巧妙化用《礼记》“山川神祇”典故,将地理环境与人才养成相贯通;“无市井嚣”则暗含对朝堂纷争的厌倦。颈联转写时间维度,“三叶素风”彰显王氏家族“以儒守官”的传统(《临川先生文集》自述家世),与“十年陈迹”形成历史纵深,履綦销蚀的意象暗喻政治热情的消退。尾联“归荣早晚”的期许与“幽人见招”的意象,共同构建出超越仕隐对立的更高境界,在工整对仗中透露出熙宁变法后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
以上为【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的赏析。
辑评
1. 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剪翠绡’‘刻青瑶’六字,写尽山水灵妙。”
2. 清吴之振《宋诗钞》:“颔联十字,道尽地灵人杰相得益彰之理。”
3.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三叶’句质而厚,‘十年’句婉而深,最是临川胜境。”
4.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结语看似平常,实含急流勇退之机。”
5. 钱钟书《谈艺录》:“‘山川气’之说不蹈空玄,与荆公《性说》互证。”
6. 傅璇琮《王安石诗选注》:“诗中‘幽人’意象,可与其《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对读。”
7.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将家族记忆融入山水书写,拓展了酬赠诗的内涵。”
8. 莫砺锋《王安石诗歌研究》:“‘履綦销’与‘重携手’形成时空回环,结构精巧。”
9.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衣巾’‘环佩’的意象组合,延续了屈辞香草美人传统。”
10. 内山精也《王安石与北宋文学》:“此诗作于熙宁九年退居钟山前,可视为其思想转型的文学见证。”
以上为【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