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自从分别后已历寒暑更迭,难知您身量变化衣衫长短。
无法等在你身旁丈量裁剪,只能以情意揣度体貌身形。
担心消瘦恐衣衫过于紧窄,预防天寒便絮入更厚棉絮。
含泪封好亲手缝制的衣裳,却不知该托谁寄到你手中。
以上为【闺情】的翻译。
注释
隔炎凉:经历寒暑季节变更,暗喻离别日久
忖情量:以情意揣度尺寸,“忖”即推测
伤窄:过于紧窄,“伤”表程度过甚
半啼:含着眼泪的状态
将:携带、送达
以上为【闺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闺中女子口吻,通过制衣细节展现细腻深情。首联“隔炎凉”既写时节变迁,又暗喻人情冷暖。颔联“以意忖情量”将物理测量升华为情感揣度,裁缝动作与心理活动交织。颈联“畏瘦”“防寒”二词,通过矛盾心理凸显关切之深。尾联“半啼封裹”与“知欲寄谁”形成情感落差,道出相思无寄的怅惘。全诗以日常小事承载深沉情感,体现盛唐闺怨诗含蓄蕴藉的特质。
以上为【闺情】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了双重场景:女子所在的裁衣空间与游子所在的未知远方,通过“寄衣”意象形成时空张力。诗人巧妙运用“缩尺为寸”的艺术手法,将宏阔的离别时空浓缩于量衣尺牍之间。颈联对仗工稳,“畏”与“防”、“瘦”与“寒”形成两组情感矩阵,展现女子既担忧对方消瘦又牵挂其温饱的复杂心绪。尾联戛然而止的设问,与李白“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形成动静对照,体现孟诗婉转沉静的抒情特色。
以上为【闺情】的赏析。
辑评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匠心独妙,虽巧不伤雅。如《闺情》结句‘知欲寄谁将’,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十:“襄阳《闺情》深得古乐府遗意,‘以意忖情量’五字,曲尽闺中体贴之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裁衣琐事,写得如此温厚。末二句直是《古诗十九首》遗响。”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此托思妇怀人,实则蕴含士不遇之感。‘无处等’三字,可作一生注脚。”
以上为【闺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