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女萝藤蔓覆盖着石壁,溪水在幽暗朦胧中流淌。
紫葛缠绕着黄色野花,在寒露中娟秀摇曳。
清晨饮着花瓣上的露水,夜晚卧眠于松下的清风。
山间灵气凝成的云英化作流水,其光华与我心相通。
日月洗涤着我的灵魂,天地间一片空明寥廓。
以上为【斋心】的翻译。
注释
斋心:道家术语,指涤荡杂念、使心境澄明。
女萝:松萝类植物,常附生于石壁,喻隐士清寂。
紫葛:蔓生植物,与“黄花”形成色彩对照,增强画面感。
云英:道家典籍中指山间灵气凝成的晶石,亦喻仙境之物。
日月荡精魄:日月光芒洗涤魂魄,暗含内丹修炼思想。
以上为【斋心】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盛唐山水隐逸诗的代表作,以道家“斋心”为主题,通过自然意象的铺陈,展现诗人超脱尘俗、与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诗中“女萝”“紫葛”等植物象征高洁隐士,“云英化水”暗含道教丹术意象,“日月荡精魄”则体现对生命本真的修炼追求。全诗语言清空幽邃,意境寥廓高远,融合了王昌龄边塞诗外的另一重空灵风格。
以上为【斋心】的评析。
赏析
1. 意象营造
诗中选取“幽蒙胧溪水”“娟娟寒露”等朦胧意象,构建出遗世独立的山水空间。植物与露水、松风等元素交织,形成清冷寂寥的意境,呼应“斋心”的虚静主题。
2. 道家哲思
“朝饮花上露”化用《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神人吸风饮露”,暗喻超然物外;“云英化为水”则融入道教“物我同化”的宇宙观,体现诗人对永恒精神的追寻。
3. 空间与时间
前六句聚焦微观自然(石壁、溪水、花露),后四句转向宏观宇宙(日月、天宇),通过视角的缩放,完成从个体修心到天人合一的升华。
4. 语言特色
王昌龄以五古体式与简淡笔法,形成“空翠欲滴”的审美效果。动词“覆”“蔓”“荡”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生命力,而“寥寥天宇空”以虚空收束,余韵悠长。
以上为【斋心】的赏析。
辑评
明·高棅《唐诗品汇》:“昌龄此作,清机默引,如月出寒涧,泠然希声。”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龙标‘斋心’诗,元气浑沦,直追陶谢,盛唐隐逸之音,此为其冠。”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光采与我同’五字,写物我同玄之妙,可作《南华经》注疏读。”
以上为【斋心】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