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孟子说:“仅需两手合围或一手可握的桐树梓树,人们若想要让它生长,都知道如何培养的方法。
但对于自身,却不知道修养的方法,难道爱自身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这真是太不愿思考了。
”
以上为【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三节 】的翻译。
注释
1. 拱把:计量单位,两手合围曰拱,一手所握曰把,《礼记·王制》“庶人祭用鱼,膳以拱把”
2. 桐梓:古代优质木材,《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3. 养之:培育养护,《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蕃鸟兽,以毓草木”
4. 身:自身德性,《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5. 弗思:不思考,《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为【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三节 】的注释。
评析
此章以树木养护为喻,通过类比推理揭示世人重物轻身的认知偏差。孟子选取“拱把之桐梓”的具象场景,在“养树”与“养身”的对照中构建逻辑张力,最终以反诘句“岂爱身不若桐梓哉”触发反思。末句“弗思甚也”的断语,直指问题本质在于缺乏自我省思,完整呈现孟子“心之官则思”的哲学主张。
以上为【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三节 】的评析。
赏析
“拱,两手所围也。把,一手所握也。桐梓,二木名。”
本章在《告子上》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枢纽意义,将前文“牛山之木”的比喻具体化为日常生活经验。孟子通过“拱把之桐梓”的微末之物与“身”的至高存在形成价值对比,这种由小见大的论证方式,既承袭孔子“人能弘道”的主体精神,又开启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修养路径。文中“苟欲生之”的假设条件,暗含对主体意愿的尊重,与“犹刍豢之悦我口”的感官体验形成理性与感性的呼应。而“弗思甚也”的判词,不仅针对本章所述现象,更是对“放心不求”等系列命题的总结,这种以“思”为枢纽的修养论,在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为【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三节 】的赏析。
辑评
1. 朱熹《孟子集注》:“言人之爱身当如爱物,而反轻之焉,但见目前之近,而不睹终身之远也。”
2. 焦循《孟子正义》:“桐梓培养则成材,身培养则成德,不知养身是无志无智也。”
3.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以养树喻养身,明血气资养之当循其理,尤在觉心知之自然。”
4. 康有为《孟子微》:“此章激厉人自重之心,视身为天地菁华,当宝养以成圣贤。”
以上为【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三节 】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