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羽林仪仗森严向西奔赴秦地,清晨中山川景色清晰分明。
晴空云絮轻卷寒岩上的树木,夜雨洗净了皇帝车驾的征尘。
圣上德行自古便合天地之道,祥瑞符应此刻正昭示时巡。
天下贤才皆已招致朝廷效力,仍欲探访幽深之处的隐士高人。
以上为【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的翻译。
注释
奉和圣制:奉命唱和皇帝诗作。
三乡山:在今河南宜阳县,为唐东都至长安必经之地。
羽卫:皇帝仪仗队,手持羽饰仪仗。
宿雨:夜雨。
御路:皇帝车驾通行的道路。
灵符:祥瑞的征兆。
遗贤:未被举荐的贤才。
隐沦:隐居的高士,语出郭璞《江赋》“隐沦驻精魄”。
以上为【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张九龄随唐玄宗巡行时的应制之作,在颂圣主题中寄寓政治理想。全诗以“山川历历”与“羽卫森森”构建帝国仪仗与自然山川的宏大时空,尾联“访隐沦”的表述超越寻常谀辞,将皇帝巡行升华为“野无遗贤”的政治理想实践,体现张九龄作为开元贤相“温柔敦厚中见风骨”的创作特色。
以上为【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的评析。
赏析
这首应制诗展现着张九龄特有的庄雅格调:首联以“森森”状仪仗之威,“历历”写山川之明,在视觉对位中奠定盛世气象。颔联“晴云卷树”“宿雨销尘”既纪实景又含象征,暗喻皇恩涤荡寰宇。颈联由实入虚,将巡行论证为天道体现,完成政治合法性建构。尾联陡转新境,“遗贤羁致”与“高深访隐”的递进,既回应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典故,更彰显开元盛世求贤若渴的胸襟。全诗在工整七律中暗藏哲理思辨,赋体铺陈中透出清新气息,堪称盛唐应制诗中的“清碧之珠”。
以上为【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的赏析。
辑评
明·高棅《唐诗品汇》 :“曲江(张九龄)应制诸篇,庄而不佞,雅而不靡。‘宿雨能销御路尘’七字,寓规于颂,尤见风人旨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访隐沦’三字,于颂圣中自占地步,此大臣体裁,非仅词臣伎俩。”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杂论》 :“张九龄将岭南云霞之气注入北方宫廷文学,‘晴云稍卷寒岩树’何尝不是荆浩《匡庐图》前身?”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此诗可与其《感遇》诗对读,尾联的招隐情怀,实为开元中期‘吏隐’风气在宫廷诗中的折光。”
以上为【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