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白露浸染着梧桐,秋蝉昼夜不停鸣叫。
秋风席卷万里原野,日暮时分黄云高悬。
君子辅佐清明盛世,小人困守草野之间。
我志趣在于鱼鸟自然,岂能屈从微末名利。
孤舟驶向广武方向,飞鸟独归成皋山峦。
良辰美景终日相伴,思念君心郁结难舒。
以上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翻译。
注释
1. 巩北:巩县北部,今河南巩义
2. 玄蝉:秋蝉,《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3. 休明:政治清明,《左传·宣公三年》"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4. 锥刀:微利,《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5. 广武:今河南荥阳广武山,楚汉古战场
6. 成皋:虎牢关古称,距广武二十里
7. 郁陶:忧思积聚,《尚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
以上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秋日北地风光为背景,通过"白露梧桐""玄蝉昼夜"的萧瑟意象与"万里秋风""日暮黄云"的苍茫景象,构建出宏阔而寂寥的时空框架。诗人巧妙将"君子休明"与"小人蓬蒿"的仕隐对照,在"鱼鸟适性"与"锥刀徇利"的价值抉择中,表明超脱世俗的人生取向,最终以"孤舟归鸟"的漂泊意象,寄寓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盛唐诗人特有的豪迈与深情。
以上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在艺术上呈现三重境界:前四句以"白露""玄蝉""秋风""黄云"的密集意象,在视觉(白、黄)、听觉(蝉号)、触觉(秋风)的多维感知中,营造出典型的北国秋氛;中四句突然转入价值宣言,"君子—小人""鱼鸟—锥刀"的鲜明对比,既承袭《楚辞》"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的比兴传统,又暗含对官场名利的疏离;后四句空间意象再度拓展,"孤舟广武"与"一鸟成皋"的工对,既实写巩洛地理,又以孤舟的横向漂流与归鸟的纵向飞返,构成时空交错的思念图谱。结句"心郁陶"三字,将前文所有景物描写收束为情感洪流,这种由景入情、由物及心的递进式结构,正是岑参早期诗作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赏析。
辑评
1. 殷璠《河岳英灵集》:"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可谓得塞垣景趣。"
2.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适在鱼鸟'五字,与陶公'羁鸟恋旧林'同其逸趣,而骨力过之。"
3. 王闿运《湘绮楼说诗》:"结联'胜概日相与'转出亮色,与杜甫'渭北春天树'同一机杼,皆盛唐寄怀诗高格。"
4. 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广武、成皋地理对举,既见诗人行踪,复暗含历史兴亡之思,已开《登古邺城》先声。"
以上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