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昨日阴雨连绵今朝欣喜放晴,
秀美山峦夹道而立如玉般亭亭。
一座山峰忽然被云雾偷偷隐去,
只留下峥嵘的半截青翠山影。
以上为【入常山界二首(其二)】的翻译。
注释
常山:今浙江常山县,宋代属衢州
愁霖:久雨令人愁闷,《晏子春秋》“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玉亭亭:状山色青翠如玉且挺拔耸立
峥嵘:山势高峻貌,韩愈《奉和裴相公》“烟岚余斐亹,水墨两氛氲”
半截青:与陆游“半壁见海日”同一机杼
以上为【入常山界二首(其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天气转晴为背景,通过“偷”字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无情之物以有情之趣。前两句以“愁霖”与“喜晴”构成情绪对比,后两句通过“忽被云偷”的戏剧性场景,在虚实隐显之间展现山峦的动态美。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意境新奇,典型体现诚斋体“死蛇弄活”的艺术魅力。
以上为【入常山界二首(其二)】的评析。
赏析
诗人运用“摄影机式”的叙事视角:首句以时间对比奠定情感基调,次句用“玉亭亭”的通感修辞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第三句“忽被云偷去”是全诗诗眼,既准确描写山区云雾的瞬息万变,又以拟人手法创造童话意境——本是自然遮蔽,却说“云偷”,使普通景物顿生奇趣。结句“半截青”以残缺美收束,与李贺“削玉剑”的锐利感不同,更显浑成蕴藉。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瞬间定格”,正是杨万里“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创作理论的完美实践。
以上为【入常山界二首(其二)】的赏析。
辑评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诚斋《入常山》诗‘一峰忽被云偷去’,‘偷’字下得奇险,前此未有人道。”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杨诚斋善写生,‘留得峥嵘半截青’七字,分明是米家云山图卷。”
现代·周汝昌《杨万里选集》:“此诗可见诚斋体三大特色:敏锐的瞬间捕捉、拟人化修辞、对平凡景物的诗意发现。”
当代·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杨万里将黄庭坚‘夺胎换骨’法发展为‘活法’,‘云偷峰’意象正是对传统咏云诗的范式革新。”
日本·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杨万里以儿童眼光观察世界,‘云偷峰’的想象打破物我界限,体现宋代诗学的童心观照。”
以上为【入常山界二首(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