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翻译
魏都邯郸连接燕赵之地,美女容颜堪夸胜过芙蓉。
淇水奔流宛若碧玉,舟车终日奔驰交通。
两岸林立着青楼妓馆,万家喧嚣伴着歌舞钟鸣。
天下豪贵之士,游历此地常能相逢。
洛阳苏季子般的才俊,词锋凌厉似剑戟森严。
虽未佩戴六国相印,轩车疾驰如飞龙。
曾拥有黄金数百镒,白璧又何止几双。
散尽钱财空挥手臂,高歌吟赋返回临邛。
落魄时尚且如此豪迈,何人不愿追随相从?
今日远别隔黄河漳水,云山渺杳相隔千重。
何时才能再共杯酒,重得与你畅叙心胸?
以上为【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翻译。
注释
1. 魏郡:唐代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
2. 苏明府:苏姓县令,名字不详,当为李白游河北时所交官员
3. 燕赵:河北古称,《汉书·地理志》“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乱馀民”
4. 淇水:黄河支流,《诗经·卫风》“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5. 青楼:豪华楼房,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6. 苏季子:战国纵横家苏秦字季子,《史记》载其“佩六国相印”
7. 六印:苏秦曾佩六国相印,《战国策》“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8. 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孟子·梁惠王》“万镒之君”
9. 还邛:用司马相如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10. 两河:黄河与漳水,魏郡地处两河之间
以上为【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战国纵横家苏秦喻友,通过“魏都-燕赵”的地理铺陈与“青楼-歌钟”的都市浮绘,在盛唐物质繁华背景下突显友人“散金掉臂”的豪侠气度。李白将历史人物的命运轨迹与现实交往叠合,最终在“云山千重”的空间阻隔中,以“再论心胸”的期许完成对知交情谊的升华。
以上为【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在结构上形成三重递进:前八句以泼墨手法渲染魏都繁华,淇水碧玉与青楼歌钟构成声色交织的盛唐图景;中十句聚焦友人形象,连续用苏秦佩印、相如还邛典故,塑造出虽未得志却豪气干云的寒士楷模;末四句转入离别主题,“云山千重”的浩渺与“再论心胸”的微愿形成强烈反差。李白特别擅长历史人物的当下化用,“苏季子”既是对友人才具的期许,更是自我形象的投射;“散尽空掉臂”的放达姿态,既是对战国士风的追慕,更是盛唐布衣傲王侯精神的体现。全诗在纵横跌宕间保持内在律动,从“舟车奔冲”的喧闹到“高歌还邛”的疏狂,再至“云山杳千重”的苍茫,完美展现了李白诗特有的时空张力。
以上为【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赏析。
辑评
1. 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此诗当作于开元年间北游燕赵时,‘六印未佩’正见其早年豪情。”
2. 瞿蜕园《李白集校注》:“诗中‘落魄乃如此’与《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句气脉相通,俱见太白平生襟抱。”
3.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观‘魏都接燕赵’诸语,可证太白曾深入河北道,其游踪较世传更广。”
4. 郁贤皓《李白丛考》:“苏明府当为魏州属县令,太白集中赠地方官诗多具史料价值。”
5. 安旗《李白诗秘要》:“此篇将苏秦、司马相如两个历史意象熔铸一炉,开创了以双典衬一人的新范式。”
以上为【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