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寒风挟着烟雨卷入亭中带来寒意,
城墙外的山林拓展着视野的宽广。
回想六月登亭时还觉得十分炎热,
而今清晨却不敢靠近这高亭的栏杆。
以上为【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的翻译。
注释
多稼亭:亭名,取“稼穑繁多”之意,位于南京。
将:携带、挟带。
拓眼宽:拓展视野,谓登高望远。
浑觉热:仍然觉得炎热(“浑”为宋人口语,意为“还、仍”)。
危栏:高亭的栏杆。
以上为【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季节转换中的体感对比,展现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前两句以“风将烟雨”与“城引山林”构成微观与宏观的双重空间,后两句借“六月登临”与“朝来不敢”形成强烈的时间对照。杨万里以质朴语言捕捉瞬间感受,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暗含对物候变迁的深刻体悟,体现了诚斋体“活法”诗学的精髓。
以上为【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的评析。
赏析
诗作通过三重对比构建意境:首句“亭寒”与第三句“觉热”形成温度对比;第二句“拓眼宽”与末句“不敢傍”构成心理空间的开合变化;时间上则交织“六月”的回忆与“朝来”的现实。诗人用“不敢”二字微妙传达出对秋寒的敏感,将物理温度转化为心理感受。全诗不着议论而理趣自现,在28字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季节的时空对话,展现了杨万里对日常诗意的精准捕捉。
以上为【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的赏析。
辑评
《诚斋诗话》:“写景须在耳目间觅,如‘风将烟雨入亭寒’句,当下得‘将’字便活。”
清代延君寿《老生常谈》:“诚斋此作,以‘不敢’二字写尽物候变迁之人情,较之后人铺陈秋思者,反觉真切。”
现代学者钱锺书《谈艺录》:“杨诚斋善用时间参差构图,如《多稼亭》一绝,今昔感受叠印尺幅,此即其所谓‘活法’。”
以上为【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