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这屋宇低矮,却显得清幽脱俗;
这窗牖小巧,却透着空明澄净。
羁旅之中,哪里能寻得如此佳处?
窗外,更有那清冷的江水,景色无尽。
以上为【晚宿小罗田四首其三】的翻译。
注释
小罗田:地名,不详,当为诗人旅途所经之地。
萧洒:清幽脱俗,不受拘束。
虚明:空明,透亮澄澈。
客间:旅居在外之时。
那得许:哪里能得到这样的(好去处)。许,如此,这样。
寒江:带着寒意的江水。
以上为【晚宿小罗田四首其三】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杨万里“诚斋体”风格的典型代表,以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夜宿小罗田时所见的清幽景致。前两句以“低低屋”与“小小窗”相对,用“萧洒”与“虚明”点化,于狭小的物理空间中见出超脱的精神气度与通透的视觉感受。后两句通过“客间那得许”的惊喜反问,将情感自然推进,并以“窗外更寒江”作结,瞬间将画面从小小的窗框引向开阔清冷的江景,意境为之大开。全诗在平淡的景物中蕴含无限意趣,展现了诗人善于从寻常旅况中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的独特眼光与闲适心境。
以上为【晚宿小罗田四首其三】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以小见大”的构图与“平淡出奇”的韵味。诗人选取的意象极其简单:低屋、小窗、寒江。然而,通过“萧洒”、“虚明”等词的形容,赋予了陋室以高雅的气质;更妙在结句的“更”字,它如同一个电影镜头,从小窗这个取景框拉出,展现出窗外浩渺的江景,使得有限的室内空间与无尽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顿时境界全出。这种由近及远、由狭入阔的笔法,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层次,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豁达与安适。他虽在羁旅,却能于“低低屋”中感受到“萧洒”,于“小小窗”中窥见“虚明”与“寒江”之壮阔,这正是“诚斋体”活泼通透、处处见理的生动体现。全诗语言质朴如话,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以上为【晚宿小罗田四首其三】的赏析。
辑评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诗已尽而味方永, 乃善之善也。 ” (杨万里自己的诗学主张,认为诗歌文字结束而意味悠长,才是最好的。此诗正符合这一标准。)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 诚斋(杨万里)擅写生, ……如《小罗田》诸作, 眼前景, 口头语, 便是诗家妙谛。 ” (陈衍认为杨万里擅长描绘活生生的景象,并指出像《小罗田》这样的诗,将眼前的景物和通俗的语言入诗,正是作诗的精妙真谛。)
现代学者 周汝昌《杨万里选集》:“ 此诗可见诚斋体之特色: 浅语道出, 而境思殊不犹人。 ‘ 窗外更寒江 ’, 是神来之笔, 使小景顿生远神。 ” (周汝昌先生指出此诗体现了“诚斋体”用浅显语言创造不凡意境的特色,并特别赞赏“窗外更寒江”一句是神来之笔,让小巧的景物立刻拥有了悠远的韵味。)
以上为【晚宿小罗田四首其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