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河汇流,向南奔涌而去,
山势豁然开朗,仿佛天地初开。
西边山崖上,层叠的屋脊壮丽非凡,
清晨时分,群峰一派青翠碧绿。
以上为【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的翻译。
注释
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江上游,山川险要。
山豁:山势开阔,仿佛一个大缺口。
天辟:天地开辟。形容山势之险峻、雄伟,如同开天辟地时形成。
层甍:甍,屋脊。层甍指一层层重叠的屋脊,形容房屋众多,建筑宏伟。
丽西崖:丽,附着,引申为矗立、映照。指(层叠的建筑)依附在西面的山崖上,或使西面的山崖显得华美。
朝旦:清晨。
以上为【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朱熹为友人黄德美所藏《延平春望图》所作的题画诗。诗歌以雄浑简练的笔触,再现了画中延平(今福建南平)壮阔的山水景象。前两句写动态的江流与宏大的山势,后两句写静立的建筑与清新的山色,动静结合,构图精妙。在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美的同时,也隐隐透露出理学家对天地开辟、万物生机之“理”的观照与体悟。
以上为【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如同一幅精心构图的山水画,寥寥二十字,境界全出。
首句“川流汇南奔”,着眼于水,一个“汇”字写出水势之盛,“奔”字则赋予画面强烈的动感与力量感,勾勒出闽江上游激流奔腾的壮阔景象。次句“山豁类天辟”,着力于山,以“天辟”这一惊天动地的想象,来形容山脉的陡峭与峡谷的深邃,赋予自然景观以洪荒古老的宇宙意识,气魄宏大。
后两句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动势转向静景。“层甍丽西崖”将人的建筑巧妙地融入自然,层叠的屋脊与陡峭的西崖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句“朝旦群峰碧”则捕捉了春日清晨最动人的一刻,“朝旦”点明时间,空气清新;“群峰碧”则写出了春雨过后或春日来临,万物复苏,山色青翠欲滴的生机盎然之态。
全诗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既有壮美,又有清丽。朱熹不仅是在描绘画中景,更是在通过这景致体悟天地间那股生生不息的“理”与“气”。
以上为【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的赏析。
辑评
清·洪力行《朱子可闻诗集》:
“晦翁(朱熹)题画诗,能于尺幅中见万里之势。《延平春望》‘山豁类天辟’五字,真力弥满,气象万千,非胸罗丘壑者不能道。”
现代学者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
“朱熹的山水诗常蕴含其理学思想。《观黄德美延平春望图》中‘山豁类天辟’之句,既是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也暗含了对天地化生、阴阳开阖之理的体认。”
现代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
“此诗作于朱熹晚年居闽时期。诗中‘川流’、‘山豁’之景,正是闽北典型地貌,可见其状物之精准。而‘朝旦群峰碧’则流露出对故乡春色的喜悦之情。”
以上为【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