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夕阳迅速西沉,如同短炬将尽;奔流的海水永不停歇。我期望能吃到传说中圆丘上的仙草,借此恢复已衰颓的年华。然而这样的愿望终究无法实现,人生短暂,如同浮烟一般虚幻。于是纵情豪兴,跨上名驹骏马,拉开雕饰精美的弓,控弦鸣响。在鲁地秋草泛白的原野上,鹰犬追逐,猎物狐兔肥美丰盛。众人竞相围堵追猎,驰骋而出,直抵城东郊野。一次围猎便扫空四野,猎获累累,在马鞍前喧哗欢呼。归来后献上所猎之物,正宜在霜寒天气烧烤烹煮。又令两位美人出场起舞,身姿飘逸宛如云中仙子。尽情欢乐而不知疲倦,直到清晨方才尽兴而归。
以上为【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的翻译。
注释
1. 秋猎孟诸:孟诸,古代著名泽薮,位于今山东菏泽与河南商丘之间,春秋时为宋国狩猎之地。秋猎即秋季行猎。
2. 倾晖:倾斜的日光,指夕阳西下。
3. 走海无停川:海水奔流不息,比喻时间流逝不可阻挡。
4. 冀餐圆丘草:冀,希望;圆丘,传说中的仙山,产不死之草。此句表达求仙延年的愿望。
5. 还颓年:挽回衰老的年华。
6. 微生若浮烟:人生短暂,如轻烟般易散。
7. 骏发跨名驹:骏发,英姿勃发;跨名驹,骑乘良马。
8. 雕弓控鸣弦:雕弓,雕饰精美的弓;控弦,拉弓射箭;鸣弦,指弓弦发出声响。
9. 鹰豪鲁草白:鹰豪,猛鹰活跃;鲁草白,山东一带秋草枯黄变白。
10. 炮炙宜霜天:炮炙,烧烤食物;霜天,深秋寒冷天气,适宜食热肉。
以上为【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游历单父(今山东单县)时所作,记述一次秋日田猎与宴饮观妓的豪放生活场景。全诗以“秋猎”为主线,融合自然景象、人生感慨、狩猎英姿、宴乐歌舞,展现诗人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短暂的深沉喟叹。前半部分借“倾晖”“走海”起兴,抒发对长生不老的幻想与破灭,转而以豪猎遣怀,体现李白典型的及时行乐思想。后半浓墨重彩描写狩猎之烈、宴饮之欢、舞姿之美,节奏明快,气象雄浑。结尾“清晓方来旋”尤见其彻夜狂欢之态,凸显盛唐士人豪迈洒脱的精神风貌。整体风格雄奇奔放,情景交融,是李白乐府式五言古诗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情感跌宕,由时光流逝之叹转入豪情万丈之猎,再转至宴乐忘忧之欢,层层推进,展现出李白特有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情趣。开篇以“倾晖”“走海”两个宏大意象奠定苍茫基调,随即引出“餐仙草”“还颓年”的幻想,但笔锋一转,“此事不可得”道破现实无奈,从而转向现世狂欢——这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以动抗静、以乐遣悲”的心理模式。狩猎场面描写极具动感,“跨名驹”“控鸣弦”“鹰豪”“狐兔肥鲜”,动词精准有力,画面生动逼真。“一扫四野空”气势磅礴,尽显猎者豪气。随后转入室内,“炮炙”“献所获”写饮食之乐,“两美人”“若云仙”写视听之娱,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结尾“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以时间之长衬兴致之高,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张力,音节铿锵,意境开阔,充分体现了李白五言古诗雄健飘逸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引徐桢卿语:“太白此作,虽记游猎,实寓慷慨之怀。‘倾晖’‘浮烟’等语,皆伤年命不永,故纵情于驰逐歌舞,以寄其牢骚。”
2. 《李太白集注》引王琦曰:“此诗叙田猎之事,井然有序,而中间夹以人生感慨,遂使通篇不落俗套。‘微生若浮烟’一句,乃全诗之眼。”
3. 《唐宋诗醇》评:“气象雄浑,笔力遒劲。自‘骏发跨名驹’以下,如风卷云驰,不可羁勒,太白本色跃然纸上。”
4. 《昭昧詹言》卷十二:“起手高远,以宇宙为境;中幅驰骤,有千钧之力;结尾悠然,不尽之意。此等结构,非大家不能。”
5. 《养一斋诗话》卷五:“太白好言神仙,然多托兴而已。‘冀餐圆丘草’不过借题发慨,实则醉心于‘雕弓鸣弦’‘美人舞云’之乐也。其志不在仙,而在自由耳。”
以上为【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