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小园中沐浴着兰香,微波上飘荡着落叶。
回望石城只见山峦重叠。
绮窗烟雨中空梦佳期,飞霞画船配着雕檀船桨。
高楼上迎风披开衣襟,长廊里回响着木屐声。
眉间贴饰着含愁的月形花钿。
闲抚紫箫度出新曲,有人暗倚阑干偷按拍节。
以上为【踏莎行 · 其三度新声】的翻译。
注释
1. 浴兰:端午兰汤沐浴,《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蓄兰,为沐浴也"
2. 石城:金陵别名,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3. 绮窗:雕花窗棂,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4. 飞霞艇子:彩舟别称,《南史·羊侃传》"侃尝于兖州尧庙踏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又造舰曰飞霞"
5. 响屧:木屐踏地声,《吴郡志》"响屧廊在灵岩山寺"
6. 麝月眉心帖:月形花钿,《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7. 掐:按拍节,《词源·讴曲旨要》"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
以上为【踏莎行 · 其三度新声】的注释。
评析
本词以密集意象构建迷离意境,通过"浴兰寄叶"的感官铺陈与"石城重沓"的空间阻隔,展现贺铸词特有的深婉密丽。词人巧妙将"绮窗烟雨"的现实惆怅与"飞霞艇子"的往昔追忆相交织,在"紫箫新声"与"阑干偷掐"的细节中,完成对逝水年华的幽微书写。
以上为【踏莎行 · 其三度新声】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上阕以时空交错起笔:"小苑浴兰"既点端午时令,又暗含《楚辞》"浴兰汤兮沐芳"的仪式感;"微波寄叶"以流水落叶喻音书难托,与晏殊"鸿雁在云鱼在水"异曲同工。"石城回首"突转苍茫,山峦叠嶂的视觉阻隔,暗合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下阕聚焦深闺细节:"楼迥披襟"化用宋玉"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的典故,"廊长响屧"则勾连吴王响屧廊的历史记忆,虚实相生间透出盛衰之叹。"紫箫闲捻"二句尤见匠心:前句"度新声"呼应词牌本意,后句"偷倚阑干"以他人听曲暗写自身孤寂,与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共享弦外之音。全词在《踏莎行》传统体制中注入李贺式的奇诡想象,实践了其《东山词》"幽洁如屈宋"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踏莎行 · 其三度新声】的赏析。
辑评
1.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方回《踏莎行》'供愁麝月眉心帖',置诸《花间集》温尉词中几不可辨,然'有人偷倚阑干掐'终见宋人思致。"
2. 明·杨慎《词品》卷四:"贺方回'紫箫闲捻度新声',较之白石'自作新词韵最娇',一秾丽一清空,各极其妙。"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结句'有人偷倚阑干掐',中有无数层折,如画家皴法,愈皴愈厚,此真得词家三昧。"
4. 今·钟振振《东山词校注》:"'石城回首山重沓'当指金陵旧游,与《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共享地理意象系统,可窥词人江吴行迹。"
以上为【踏莎行 · 其三度新声】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