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狂风呼啸,扫过丛生的草木;西山遮蔽了将落的夕阳。
时值月末(或月初),天色已晚,繁星也开始闪耀光芒。
我驱车前行,却不知该投向何方,回头望去,归途漫长。
车辕两侧仅拉着两头瘦弱的母牛,竟要穿越这豺狼虎豹出没的险地。
何时才能得到渥洼池中的神骏良马,在清晨畅游于平坦大道?
这岂只是为了抒发我的忧愁,更是希望那大道之上,连尘土都不再飞扬——天下清平,行路无难!
以上为【行路难】的翻译。
注释
1.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出身贵族,但仕途坎坷,诗风豪放与婉约兼备。
2. 惊飙(biāo):迅猛的狂风。
3. 猎榛莽:如猎者般扫荡草木丛生之地,“猎”作动词,形容风势猛烈。
4. 颓阳:将落的太阳。
5. 阴魄:指月亮,古人称月为“阴魄”,此处“四五阴魄晚”或指农历月末月初,月光微弱,夜色早临。
6. 羸牸(léi zì):瘦弱的母牛。牸,雌性牲畜,多指母牛。
7. 豺虎场:豺狼虎豹出没之地,喻指险恶的政治环境或社会现实。
8. 渥洼(wò wā)骏:传说汉武帝时,南阳有渥洼水,产神马,后以“渥洼”代指良马产地。
9. 皎旦:明亮的清晨。
10. 康庄:宽阔平坦的大道,《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后引申为通途或理想之路。
以上为【行路难】的注释。
评析
贺铸《行路难》借古题写现实困境,以旅途艰险隐喻仕途坎坷与世道险恶。诗中“羸牸”“豺虎场”象征自身困顿与政治环境之凶险,“渥洼骏”“康庄”则寄托对理想出路与清明政治的向往。尾联“岂徒写我忧,要使尘不扬”升华主题——个人之忧实为天下之忧,诗人所求不仅是自身脱困,更是社会秩序的整肃与安宁。全诗风格沉郁雄健,意象奇崛,既有李白《行路难》的悲慨,又具北宋士人特有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为【行路难】的评析。
赏析
此诗开篇即以“惊飙猎榛莽,西山匿颓阳”营造出压抑动荡的氛围,狂风、落日、昏暗交织,暗示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双重危机。颔联“四五阴魄晚,繁星亦光芒”看似写景,实则以天象烘托迷茫心境——月隐星现,夜色深沉,前路未卜。颈联直陈困境:“挟辕两羸牸”极言车驾之简陋孱弱,“犯此豺虎场”则突显处境之危险,对比强烈,令人扼腕。尾联陡然振起,以“安得渥洼骏,皎旦游康庄”表达对理想出路的渴望,而结句“岂徒写我忧,要使尘不扬”更将个人哀叹升华为对天下清平的祈愿——“尘不扬”既指道路洁净,亦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全诗意象雄奇,情感跌宕,由悲转壮,体现了贺铸“侠骨柔肠、忧世济民”的士人情怀。
以上为【行路难】的赏析。
辑评
1. 宋·张耒《赠贺方回》诗注引:“方回尝作《行路难》,有‘挟辕两羸牸,犯此豺虎场’之句,盖自伤不遇,而志不少衰。”
2.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四:“贺方回《行路难》结云‘要使尘不扬’,非独自叹,实有仁人之怀,可与杜陵‘安得广厦’并读。”
3.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羸牸’‘豺虎’对举,贫弱与凶暴相形,痛切之至。末二语忽拓开,见其胸次。”
4. 当代·钱仲联《宋诗三百首》:“此诗承鲍照、李白《行路难》之遗响,而注入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尾联尤见其忧世之深。”
以上为【行路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