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来自鲁地的你向西赴考,含笑而行,而朝廷宫门对我来说却仿佛梦境一般遥远。寒霜凋落了被贬臣子的鬓发,我每日思念着昔日任职的明光宫。我又羡慕你兄弟二人如双龙腾飞,才华冠绝当代,堪称世间英豪。你们将驰骋于平坦大道,以骏足奔腾,如雄鹰展翅凌越长风。舞袖飘拂秋月之下,歌席间传来清晨鸿雁的鸣声。送君远行,一日千里,今后如此美好的相会,又怎能再有?
以上为【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的翻译。
注释
1. 鲁客:指李白的从弟,因其来自鲁地(今山东一带),故称“鲁客”。
2. 向西笑:指向西赴京应举,含乐观自信之意。“笑”字表现从容得意之态。
3. 君门若梦中:谓朝廷宫门对自己而言已如梦境般遥远,暗指自己被排挤出朝,仕途无望。
4. 霜凋逐臣发:以“霜”喻岁月与忧愁,使被贬之臣的头发变白。“逐臣”为自指,李白曾遭赐金放还,有贬谪之感。
5.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唐代宫廷,代表仕宦生涯与政治理想。
6. 二龙:典出《晋书·嵇绍传》“嵇氏二龙”,比喻兄弟皆有才德,此处赞二从弟才华出众。
7. 平衢:平坦的大道,喻科举正途或仕进之路。
8. 高足:良马,喻人才出众,可大用。
9. 逸翰:疾飞之鸟的翅膀,比喻才情飞扬,志向高远。
10. 蚤鸿:即“早鸿”,秋初南飞之雁,象征离别与远行,亦寓前程远大。
以上为【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送别堂弟赴长安应举所作,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失落的感慨与对从弟才华的赞赏。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遭际的悲慨,又有对后辈奋发进取的欣慰与祝福。结构上由己及人,由悲转羡,再归于惜别之情,层次分明。语言俊逸豪迈,意象开阔,体现了李白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尤为激昂,既是对从弟的期许,也暗含诗人未竟理想的投射。
以上为【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送别为题,实则寄托深远。开篇“鲁客向西笑”与“君门若梦中”形成鲜明对比:从弟意气风发,奔赴长安求取功名;而诗人自己却因政治失意,只能遥望宫阙,恍如梦境。这种反差凸显了李白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一联,融情入景,以“霜”与“发”写年华老去、理想成空,“日忆”二字更见其眷恋与不甘。紧接着笔锋一转,以“复羡二龙去”表达对从弟的由衷赞美,情感由悲转扬,展现出李白虽处逆境仍能欣赏他人成功的豁达胸怀。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气势恢宏,以骏马高驰、雄鹰凌风为喻,预祝从弟前程远大,充满豪情。尾联写离别场景,“舞袖”“歌筵”渲染欢聚氛围,“蚤鸿”点出秋日送别,意境清寥悠远。结句“良会何由同”深沉感叹,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全诗融合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既有哀而不伤的节制,又有豪迈奔放的气度,典型体现了李白七言古诗的艺术魅力。
以上为【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引徐祯卿评:“太白送别之作,多慷慨激烈,此独婉转入情,而气格自雄。”
2. 《李太白全集校注》(郁贤皓撰):“此诗作于天宝后期,李白已被疏远,故有‘君门若梦中’之叹。‘二龙’或指其族弟李聿、李嶷,皆有文名。”
3. 《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主编):“诗中‘霜凋逐臣发’与‘日忆明光宫’对仗工稳,感情沉郁,是李白少有的深婉之笔。”
4. 《李白诗歌接受史》(松浦友久著):“李白常以‘龙’‘凤’等意象形容人才,‘二龙’之称既显亲族之情,亦见其对科举制度下青年才俊的肯定。”
5. 《汉语大词典·唐诗卷》:“‘逸翰凌长风’一句,以飞鸟喻才志,与‘大鹏一日同风起’异曲同工,体现李白一贯的豪放风格。”
以上为【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