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望穿归期,划坏短小金篦。
腰肢瘦损,宽松素罗衣。
不知他患何病症,教人全然无计。
挑拣食物入口,陡然这般食不知味。
纵有良医,越发病难调理。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翻译。
注释
1. 碧玉箫:双调曲牌名
2. 划损金篦:用金篦划道计日,典出《诗经·伯兮》“岂无膏沐”
3. 一搦腰围:一握细腰,极言消瘦
4. 宽褪素罗衣:因消瘦使衣衫宽松
5. 没理会:无法理解,无可奈何
6. 陡恁的:突然这般
7. 难调理:双关病体难医与情思难解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注释。
评析
此曲以闺怨为主题,通过“划损金篦”的细节与“宽褪罗衣”的体态变化,层层递进展现思妇的刻骨相思。末句“医难调理”以世俗医理隐喻情思无药可医,在俚俗口语中蕴含深刻人性观察,体现元曲“尖新倩意”的审美特征。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评析。
赏析
关汉卿此曲在艺术上实现三重突破:开篇“盼断归期”以时间期盼构建情感张力,“划损金篦”更以器物损耗具象化等待的焦灼。中段“一搦腰围”与“宽褪罗衣”形成身体书写的递进,从视觉印象延伸到触觉感知。结尾“拣口儿食”的日常细节,将抽象相思转化为味觉失灵的生命体验,最终以“难调理”的医家判词作结,完成从生理到心理的 diagnosis。全篇运用“恁的”“陡恁的”“越恁的”等市井口语链,既保持词的婉约韵味,又注入曲的鲜活生气,这种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熔铸一炉的笔法,正是元曲“蛤蜊风味”的典范体现。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赏析。
辑评
1.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语,虽俚而妙,所谓‘不工而工’者。”
2. 明·李开先《词谑》:“『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九字,说尽相思况味,较《西厢》『茶饭怕沾咽』更觉痛切。”
3.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此调末句『医,越恁的难调理』,以歇后语收束,如画龙点睛,见关王本色。”
4. 近代·任讷《散曲概论》:“已斋此作,『宽褪素罗衣』从柳永『衣带渐宽』化出,而白描手法过之,元曲进化之迹可见。”
5. 王季思《全元散曲选注》:“『好教人没理会』纯用市井声口,然其情致反较唐宋闺怨词更显真切,此即曲体之优势。”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