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琴横放膝上,哀愁牵动离情。
指尖流淌清风,潇洒奏出清音。
雕花窗前月色皎洁,栏杆外夜气清新。
指法轻盈灵动,激起诗人的雅兴。
且听,正是更漏声断万籁俱寂。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翻译。
注释
1. 碧玉箫:双调常见曲牌名,多用于写景抒情
2. 风生:形容琴声清越如风,《淮南子》有“师旷奏白雪而神禽下降”
3. 锁窗:镂刻连环纹饰的窗棂,李商隐《日高》“锁窗金兽挂连环”
4. 雕阑:雕花栏杆,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
5. 骚人:屈原作《离骚》后泛指诗人
6. 漏断:铜壶滴漏声停,指夜深时分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注释。
评析
此曲以琴声为脉络,通过“风生”“弄声”展现音乐意境,借“月色”“夜气”营造静谧氛围。末句“漏断人静”将听觉体验推向极致,形成“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关汉卿巧妙运用通感手法,使音乐形象与夜景空间相互渗透,体现了元散曲雅俗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评析。
赏析
全曲十句三韵,形成“起兴-铺陈-收束”的经典结构。前四句以琴写情,“哀愁”与“潇洒”矛盾统一,暗含复杂心绪。中二句转写夜景,窗月栏气构成立体空间,与琴声形成虚实呼应。“指法轻”三字既承音乐描写,又启文人雅趣,最终在更漏声停处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这种由动入静的处理方式,既传承了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美学,又体现元曲特有的空灵韵味,堪称以散曲写音乐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赏析。
辑评
1. 任讷《散曲概论》:“汉卿此作得琴理三昧,‘指下风生’四字道尽伯牙心法。”
2. 王季思《全元散曲选注》:“‘锁窗’‘雕阑’虽袭宋词意象,然与‘漏断人静’配合,自成元人萧疏之境。”
3. 罗忭烈《元曲三百首笺》:“末句暗用苏轼《卜算子》‘漏断人初静’,而情致较温厚。”
4.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通篇未著一‘我’字,而文人幽独情怀溢于丝桐之间。”
5. 羊春秋《元人散曲选》:“前六句铺排稍显秾丽,至‘听’字陡转空灵,的是当行本色。”
以上为【【双调】碧玉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